近年来,我国积极提倡工匠精神,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然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技术工人的工资只能用寒颤二字来形容自2018年华为研发5G通讯技术到至今投入使用以来,就遭到了以美国资本主义为首的打压,而其中最为主要的便是美国对华为芯片技术的制裁。
一直以来,中国在高端核心技术方面一直依赖于外国,这对我国安全及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是相当不利的。
近年来,大力支持各个行业高端技术的深入发展。就我国的机械制造业来说。若想要实现其行业的深入发展,必须要重视人才技术的提升,以此来推进中国机械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制造业回流现象,愈加明显。在此同时,中国在制造业方面人口红利等优势日渐消失,倒逼着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而机械制造业作为一个最基础的行业,也必然要经历一番行业改革的思痛。
目前,我国机械制造业面临着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机械制造业附加值不高,自主开发能力较弱等问题。
在中国的机械制造业市场中,企业的进口机械成了争相宣传的噱头,而国人也都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外国进口生产的机械产品是可靠的,有保障的。即使在我国振兴民族产业的口号兴起后,打造出来的国产化品牌,如海尔、TCL等企业,他们的产品的核心部件仍大都来自于国外。
若要改变这种现状,中国必须重视机械行业人才的培养。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机械制造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由单一的廉价劳动力向高端精密制造人才转变。然而,机床、焊接等操作的大量紧缺,技能型人才的不足,成为了制约我国机械制造业的一大障碍。
提到机械工人,你会想到什么?是令人压抑的工作环境?低廉的工资?还是长期的加班熬夜?是的,这就是中国机械工人的现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社会上对机械工人的一度是学机械没出路、社会地位低等评价。机械行业作为一个的支柱型行业,却面临如此境遇着实令人痛心。
自1977年高考恢复以来,给了许多人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众多学子,寒窗苦读多年就是为了能够拿到一个好的文凭和学历,得到一份相对体面的工作。然而机械行业学难度大,薪资不佳,且工作强度大,令许多学子望而却步。
近年来,中国制造2025、工业4.0口号喊得震天响,但现实中,在短期内却并未看到机械行业的好转迹象。
所以,机械行业若想要真正地吸引住人才,留住人才。对于来说,不仅要从政策上给予支持,更要从社会层面上去大力地宣扬机械制造的重要性,在社会上形成尊重机械人才,尊重技术的良好氛围。而对于企业来说,也要从实质上去改变机械工人的现状,改善机械工人的工作环境,提高机械工人的薪资待遇。
只有这样,机械行业才能真正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才能真正培养出热爱机械,愿为机械行业付出的人。
为弘扬工匠精神,广播电视总台专门制作了一档名为《大国工匠》的节目。来印证只有那些热爱本职、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才可望拓展人生价值。
但数据显示,中国机械工人的工资在世界上处于偏下的工资,相比于其他行业也属于偏低的。因为中国机械工人真的不值钱。近年来,随着我国机械制造业生产经营成本的提高,我国人口红利优势的逐渐消失,机械制造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境况。在目前这个阶段,我国机械制造业需要的是中高端人才的支持。
与此同时,我国机械制造业人才错位的问题日益显现。基于这样的人才现状,我国大力倡导工匠精神,以此来激励更多的人才投入到机械制造行业当中。但我国目前机械制造业的现状却依然是---人才缺口达千万,技校无人问津的情况。造成这一现状的无疑是机械工人,低廉的薪水和社会地位的待遇。
在我国,有些人凭一己之力为机械行业做出贡献却无人问津,成为技工只是无奈之选,但实际上却没有哪个技术工人愿意自己的后代继续从事自己的行业。然而,在国外高级技工则是公司最为宝贵的人才,他们的收入高且不会受到社会歧视和不公平的待遇。
就拿离我们最近的日本来说,他们的技术工人有吃有住,看得起病,养得起老,最重要的是很少有拖欠工资的情况。所以,在我国高喊工匠精神之前,不如先在工匠制度上下功夫。
在我国,从事机械行业的工人很多都是受教育水平不高或从农村而来且流动频度较高的劳动群体,他们往往处于公司最底层的层次,没有安稳的生活和合适的薪水,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机械行业的技术如何才能得到提高呢?
而相比于德国,城乡发展均衡,许多机械工人,不用背井离乡便能找到好的工作。稳定的工作,完善的社会制度,良好的培养机制,和谐的同事关系,这些都给机械工人创造了专心搞技术,锤炼自己水平的良好氛围,自然也就充满了幸福感。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中国的机械制造工业若想要进一步的深入发展,必须要与信息技术相融合。
专家估计,利用信息技术来改造传统的农业、工业和信息产业本身等各个产业部门,劳动生产率可能再提高100倍以至更多。
中国的机械工业如果不加速深入信息技术改造,就会被时代所抛弃。而未来中国的机械工业而实现深入的信息化发展和高速发展,希望寄托在努力学、终身学、不断进取的中国机械工人身上。
中国机械工人只有努力学,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机遇和挑战。
联系人:李
手机:13658489879
电话:0598-8591900
邮箱:59896898@qq.com
地址: 三明市三元区碧桂园247幢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