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签了该份“合同”,交了钱,原本想着能够下蛋生钱,没想到陷入集资骗局。
投资人告诉记者,根据该“合同”,所谓的城市合伙人,简单地说是购车托管。即投资人出资12800元购买一辆“共享汽车”(首付款,投资12800元俗称买1份),车辆托管在“呼呼出行”平台,投资人每月可收到保底200元的收益;3年合同期满后,投资人可从现金12800元或该合约车中二选一。
杨先生来自漳州,今年40岁,去年8月10日,他加盟“呼呼出行”网点花了5万元,店面装修租金用了3万元,后投资“呼呼出行”城市合伙人项目,买了15份,至今仅提现4次,(返利)总金额39285元,其中最后一次钱款最少,只有990元。算下来,杨先生总共损失23万多元。
杨先生说,他先是加盟网点,后看到合伙人项目宣传说收益很高,自己觉得“呼呼出行”挺火的,多个地方有网点,路上也有车在跑,便投资了15份,哪知最后跳进了“深坑”。
48岁的苏先生来自安溪湖头,一同投资的还有小徐等3人。去年11月、12月间,他们在网点代理人和亲友的介绍下,4人共买了5份,至今没人拿回一分钱。
晋江灵源的陈女士和姐妹伴十多人,也是看着身边很多人投了钱,每人就尝试各买一份,至今除了个别人提现小钱,其他人都是“颗粒无收”。
投资人、31岁的晋江人王先生告诉记者,正是这样高收益的协议内容,还有一本“股权证书”,让很多人跃跃欲试。再者,“呼呼出行”有实体店,有用户租车使用,确实有投资人提现等因素叠加,让很多人加入投资。
但实际上,从今年3月开始,像王先生一样,已经很少有人能够提现。而安溪湖头的徐先生,账户内原本显示有2700多元的收益,但平台以经营需要等为由强行扣款3000元,他的收益变成负数,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
“呼呼出行”除了投资人利益受损,共享汽车用户也是吃尽了苦头。据悉,早在今年4月左右,很多租车用户就发现没车租、押金也退不了。这些租户联合成立一个“大圣呼呼出行退押金”群,群员目前有430多人。
今年4月一天,黄先生打开“呼呼出行”APP,结果发现一辆车都没有,这让他惊讶不已。因为在此之前他还能租到车,只不过那时他注意到车辆数减了不少。
黄先生告诉记者,他原先是大圣出行的用户,交了1200元押金。后来大圣被呼呼收购后,他想着共享汽车还是比较方便,就继续使用,成为“呼呼出行”的用户,押金1200元中699元继续作为押金,剩下的则转至用户余额,抵扣租车费用。
发现平台一辆车都没有时,黄先生致电客服,但没人接,同时发现微信客服也下线了。当天黄先生听说很多人去门店要求退款,但退不了。黄先生说,6月19日,“大圣呼呼退押金”的微信群里,大伙儿也在讨论“呼呼出行涉嫌非法集资被警方立案”的事情。
根据“呼呼出行”官网称:“呼呼出行”是福建省呼呼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旗下运营品牌,其运营总部位于泉州,技术总部位于厦门,公司地址在晋江五里工业区。
记者翻阅“呼呼出行”的公众号文章获悉,“呼呼出行”成立于2017年12月12日,呼呼网点不仅覆盖泉州的晋江、石狮、南安、安溪、洛江等地,福州、厦门、三明、莆田、漳州等都有网点。
目前,在现场,公安部门在文创园内设置了5个登记处,接受投资人填报“呼呼出行投资人投资情况登记表”。表格除了个人身份信息外,主要登记事项是投资时间、投资金额、返利总金额、实际损失金额和备注(投资几份)。
登记台前,几十名投资客显得焦虑、无所适从,他们携带了“呼呼出行城市合伙人加盟合同”(以下简称“合同”)和“股权证书”,在登记表上填报,并不时询问工作人员说投资进去的钱怎么办。
投资人介绍,他们已安装的“呼呼出行”APP,如今有的还能登录,能登录的界面就显示警方的通告信息,因此知道“呼呼出行”被立案侦查,便赶来现场登记、报案。6月20日是公安部门第二天接受登记,苏先生拿到的回执编号已到191号。
截至6月30日,警方都将接受投资人登记、报案,因此,该案涉及多少投资人、涉案金额有多大,有待部门进一步调查。
联系人:李
手机:13658489879
电话:0598-8591900
邮箱:59896898@qq.com
地址: 三明市三元区碧桂园247幢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