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常见问题 >

常见问题

福建三明市:文明流淌三十年三明市为什么叫三明

发布时间:2024-01-05 14:20

  这又是一座文明血脉深厚久远的城市。早在1984年,在这里召开的一次全国性会议上,首次发出了“创建文明城”的声音。这里也因此成为全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发祥地之一。文明已经融入这座城市的每一个细胞,流淌在它每一根血管里。

  三明市三元区行政服务中心,是福建全省服务大厅面积最小的服务单位。但这里一个对外窗口背后,却拥有一支由13个部门组成的专业团队提供服务支持。“业主办理项目审批,完全可以做到‘送件走人’,我们中心会为他全程代办项目的证照办理、用地报批、建设审批等事项。”中心主任李圣惠这样介绍说。对于这样的“零距离”服务,当地的企业纷纷“点赞”。

  “满意在三明”活动始于1987年3月,旨在通过加强各行业的职业道德建设和社会公德建设,提高城市在优质服务、公共秩序、社会风气、市容卫生、产品质量、工作效率等方面的“满意”形象。20多年来,从“满意在车间”“满意在科室”“满意在公交”,到“满意在窗口”“满意在医院”,三明涌现了一批又一批优质服务的典型,带动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公立医院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

  2012年以来,三明在全市22家公立医院中推行全面改革,破除“以药养医”的痼疾,探索“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如今,全市医院和所有村卫生所都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较大改善,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文明促进发展。据福建省投资环境满意度测评报告显示,三明市投资环境总体满意度和软环境、硬环境满意度在海西20个城市中均排名第一。

  6月24日上午,暴雨刚停,三明市梅列区圳尾社区的街道上,84岁的黄自诚老人正在开展文明督导。老人是社区“夕阳红”志愿服务队里年龄最大的一员。

  “老人家,您这么大年纪为啥还要来当志愿者?”记者问道。“当志愿者心里畅快,还锻炼了身体,越活越带劲,越活越幸福!”老人这样回答。

  在三明,有全国第一个无偿献血志愿者协会,有8年行程35万公里的“文化大篷车”演出服务队……是什么促使这些个体和群体,筑起了三明这片道德高地?

  “在30年来的文明创建历程中,三明始终突出思想道德内涵这个灵魂,用核心价值观培养人、引领人,把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准作为长期根本任务,牢牢抓紧不放松。” 中央文明办二局涂更新局长这样总结文明创建的“三明经验”。

  2008年以来,三明市共有64人荣登“中国好人榜”,65人荣登“福建好人榜”。三明市人口270多万,目前全市注册社会志愿者就有15.8万人。

  三明市特殊教育学校是校长黄金莲于1992年一手创办起来的。20多年来,被这些残疾孩子称为“校长妈妈”的她有两个习惯一直延续至今:一是每晚都要睡在学生宿舍。“这些都是特殊的孩子,他们离不开亲人,我也离不开他们。”黄金莲这样对记者说。二是她头上长长的辫子一直没有变过样。“我怕发型变了,孩子们认不出我,会哭会闹的。”

  孩子们也用成绩来回报他们的“校长妈妈”:历届毕业生共有18人考入大中专院校,其余的也都实现100%就业。

  关爱未成年人,让道德的力量一代代传承下去。三明市在全市农村中小学校实施“幸福成长工程”,为6万名农村寄宿生、留守儿童提供膳食补助、亲情陪伴、心理关怀,让他们有了完整的“家”,得到完整的爱。全市实施“二代教育工程”,形成了政府、家庭、学校、社会“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营造出全社会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局面。2012年,三明市获得“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