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三明市面貌日新月异,曾经的“路隘林深苔滑”已是“路宽林茂粮丰”,和全国一道奔向小康
福建三明“八山一水一田”。1930年1月,同志率领红军挺进闽西写下的《如梦令·元旦》中说,“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其山林茂密、遮天蔽日的景色浮现眼前。
当年,三明市宁化县是中央苏区的“乌克兰”。1931年春至1934年秋,仅宁化苏区筹集的粮食就达到950多万斤,钱款近54万元,还有大量的被装,受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的多次表扬。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三明的面貌日新月异。曾经的“路隘林深苔滑”已是“路宽林茂粮丰”,高铁动车飞机直达全国各地,桥梁隧道公路直通人家。2019年底,三明全市现行标准下10.5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533元、增长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59元、增长3.5%,三明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奔向小康。
三明地处闽西和闽西北,是中央红军长征的四个出发地之一。“风展红旗如画”印刻在三明的历史深处,烛照着我国波澜壮阔的革命征程。
1929年3月,红四军进入闽西地区,点燃了三明的革命火种。自此,三明人民在中国的领导下,英勇拼搏,前赴后继,坚持革命斗争,直到1949年解放,赢得了20多年“红旗不倒”的赞誉。
红色是三明永远的底色,红旗所向,三明人所往。过去他们跟着闹革命,如今他们跟着走向新小康。
“不要忘记老区,不要忘记老区人民,不要忘记‘五老’和这些革命老干部。”习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先后11次深入三明,对百姓冷暖牵挂在心,对群众生活关切至深。
1999年7月7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习来到泰宁县新桥乡岭下村,看望慰问老游击队员黄炳茂,调研村里“五通”情况。当时全村还只有一部摇把电话,村民喝水靠挑,没有一条水泥路。
20多年来,三明牢记习同志的嘱托和期望,压茬作战、久久为功,发扬老区精神,扎实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切实保障老区人民的幸福生活。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三明市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不要忘记老区”“确保老区苏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一个都不掉队”“真扶贫、扶真贫”的重要嘱托,全力推进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建设,脱贫奔小康取得决定性胜利。
“三明下辖的12个县(市、区)均属原中央苏区范围。新一轮脱贫攻坚,三明贫困发生率虽不及中西部地区,肩上的担子也不轻,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占福建全省12%。”三明市农业农村局扶贫开发科科长李永坤告诉记者。
2014年12月15日,三明被列为第二批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此后,三明在全省率先建立扶贫资金量化折股、烟叶返税、跨村联建等贫困村村财增收长效机制,为全国扶贫改革试验工作积极探路。
自此,三明的贫困人口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其中工资性收入和生产经营性收入占比逐年上升,转移性收入占比逐年下降,“两不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三保障”突出问题彻底解决。2020年,全市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5,071元,是2015年3416元的4.4倍。
据李永坤介绍,为稳定脱贫质量,三明不仅建立了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机制,还自我加压,将帮扶力量向农村相对贫困家庭延伸。
“淮土淮土,光山秃土;宁当尼姑,不嫁淮土。”如今放眼皆绿、满耳树涛的淮土镇曾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从光山到绿山,从贫穷到小康,离不开“348”精准扶贫机制的推动。
据介绍,这项政策自宁化县淮土镇禾坑村落地生根,并逐渐在整个三明开花结果。“348”是“三步”工作法、“四因四缺”分类法和“八种帮扶模式”的概括。一是“三步”工作法,通过“一申请、两比选、三共识”三个步骤,实现贫困对象精准识别;二是“四因四缺”分类法,通过“因病、因残、因学、因灾”和“缺技术、缺资金、缺劳力、缺动力”的细分方式,厘清致贫原因和致富需求;三是“八种帮扶模式”,采取结对帮扶、创业培育、入股分红、资产盘活、基地托养、订单带动、资金互助、搬迁改造等八种类型,实现定制帮扶。
“过去也没有外出打工的机会,就是种稻子,收入很有限。现在可以在家门口就业,制鞋的每一道工序我都会做,每个月的收入都很可观,生活有了更多保障。”因残致贫的王秋琴今年51岁,她在禾坑村禾坑翔龙鞋面加工厂已工作好几年,谈起自己的工作和两个孩子的营养早餐补助,王秋琴脸上满是笑容。
近年来,通过偏远自然村造福工程集中搬迁工作,禾坑村的5户五保户、特困低保户已经入住专门为他们建设的幸福公寓。“接下来,我们还要建设老年食堂,为村中的老人提供免费餐食,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禾坑村村支书廖米华表示。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禾坑村不仅实现了“有”,更逐步探索着“优”。
在村委会办公室,廖米华向记者展示了刚刚成图不到一个月的“禾坑村村庄平面总图”。“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发展湖坑水库、脐橙基地、养殖基地,尤其是凭借当地的红色与绿色资源禀赋,进一步发展旅游产业,和周边村镇连接起来,实现乡村振兴。”
三明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三明将围绕梅列—三元—沙县“近郊休闲”、将乐—泰宁—建宁“文旅康养”、明溪—清流—宁化“红色文化”、永安—大田—尤溪“产业发展和抗战文化”四大主题,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乡村振兴“串点连线条以上“特色鲜明、优势互补、融合振兴”的乡村振兴示范线。
在刚刚建成的三明中央苏区革命纪念馆和宁化长征出发纪念馆前,猎猎红旗如火,“燃烧”在纪念馆的广场上。“风展红旗如画”已经成为三明的红色品牌。千里闽江,日夜奔流,远山绿水之间,英烈们的故事在这里娓娓诉说。
“在三明振兴发展中,我们要将红色记忆、红色基因更好地传承下去,并转化为老区振兴发展的动力源,激励干部强化红色担当。”据三明市发改委副主任卢燕琴介绍,三明已整理汇编50个红色精品故事,并组建了“风展红旗如画三明”红色故事宣讲团,先后走进国家部委、中央企业、省直部门、重点高校、驻闽部队等开展宣讲共202场,现场听讲人数3.2万人,同步直播在线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更好集纳民智、体现民意,三明市委、市政府坚持“开门编方案”原则,发布关于公开征集《三明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编制意见建议的公告,面向社会各界开门问策、集思广益,了解三明老百姓心中的高质量发展是什么样的,他们希望三明往那些方向发展,以确保建设方案切实可行、措施有效。卢燕琴告诉记者:“把三明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是三明高质量发展的初心和使命。”
“《意见》出台后,我市干部群众备感振奋、深受鼓舞,真切感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对革命老区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卢燕琴说,5月31日是征集意见截止日,现在已经收到不少宝贵意见和建议,未来将在三明市高质量答卷中得以体现。
这片红色的土壤孕育了革命的火种,也孕育出美好生活的繁枝硕果,三明仍追求探索着最朴素也最根本的发展之道,即实现人民幸福生活的道路。未来,三明人将继续一以贯之地践行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牢记习的嘱托和期望,在前进道路上不断书写更加优异的答卷。
联系人:李
手机:13658489879
电话:0598-8591900
邮箱:59896898@qq.com
地址: 三明市三元区碧桂园247幢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