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常见问题 >

常见问题

采访视频 中国明史学会会长陈支平教授福建土堡分布

发布时间:2023-10-21 01:44

  陈支平,1952年11月19日出生,1982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获硕士学位,1987年获博士学位,1997年被国家教委评定为首批“人文社会科学跨世纪优秀人才”,现任厦门大学人文与艺术学部主任委员、国学研究院院长,兼任中国经济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明史学会会长、中国朱子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西南民族研究会会长、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以及日本国立大阪大学文学部、台湾暨南大学历史研究所、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客座教授、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务。

  陈支平教授科研成果显著,承担省部级以上多项科研项目,发表论文60余篇。主要专著有:《清代赋役制度演变新探》、《近500年来福建的家族社会与文化》(获全国高校第二届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三等奖)、《明史新编》(获1995年国家教委第一届社会科学二等奖)、《明清时代福建的土堡》、《福建宗教史》、《基督教与福建民间社会》、《福建族谱》、《客家源流新论》、《民间文书与明清赋以史研究》、《历史学的困惑》、《透视中国东南》等,主编大型丛书《台湾文献汇刊》100册及《闽台民间族谱汇编》、《福建民间文书》等。目前陈教授正从事明清社会经济史、福建社会文化史的研究。

  福州大学图书馆“阅读中国·当代八闽学人”系列访谈,本期推出著名经济史学家陈支平专访。在访谈中,主持人先后提问了关于朱子文化传承,学术研究方法以及阅读书籍的选择等相关问题,我们了解到陈支平教授认为个人阅读书籍的选择既反映了所生活的时代背景,也体现了个人的阅读兴趣,因此不能一概而论,就教授而言他所阅读的书目多且广。首先是鲁迅先生的书籍,鲁迅先生的书籍是黑暗中的一束光,在特殊的时代是人们的精神火炬,陈支平教授坦言时至今日,他的写作仍然受到鲁迅先生的影响;其次陈支平教授在忙碌之余也会阅读小说与漫画作为放松和生活的调味剂,休闲娱乐的书籍与专业的学术知识并不冲突,陈支平教授特别提到台湾漫画家蔡志忠的四书五经系列,该系列作品风趣幽默通俗易懂是教授的国学启蒙,为教授如今从事国学研究培养了浓厚的兴趣夯实了牢固的学术基础。

  访谈中,陈支平教授认为传承朱子文化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学术研究,有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过于注重学术层面,认为对现实生活的影响较小,但其实不然。当下在研究的很多朱熹的文章,看似很高深的哲学原理,但其实与我们的社会发展、生产生活都是紧密联系的。朱熹的著作里大量强调修身养性、社会教化的重要性,这些对现今社会发展、社会秩序的形成都有指导意义。福州大学历来有重视朱子文化的传统,青年大学生可以从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滋养中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刻内涵,没有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传承朱子文化需要当代的大学生做贡献。

  当谈到闽台文化,陈支平教授认为闽台文化的形成及其发展,是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演变与文化磨合,以及东南沿海地带独特的地理环境、闽台两地的家族血脉相连等多种因素所逐渐造就的。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培育了闽台文化的茁壮成长,而深具地域特色的闽台文化又使得中华文化的整体性显得更加丰富多彩。

  谈到学科融合的发展的趋势时,陈支平教授认为在一定意义上学科交叉融合是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回归。举例而言,在民国时期的大家通常文史兼通,很难严格区分为历史学家或文学家。学科的融合也有利于研究方法的进一步发展,如,将历史学的文献研究方法与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结合起来,无论是对历史学还是人类学来说都大有裨益。单学科容易将人培养成纯粹的技术人才,而不是综合的高文化素质的一种材料。近年来,得益于领导下的各方面支持,极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进步。中国社会科学的研究可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发展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科学研究。

  《近五百年来福建的家族社会与文化》是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福建家族社会与文化的著作。全书以福建地区为个案,结合地方志、族谱、碑文、笔记、小说等多种文献资料和多年来社会调查的资料积累,从家族制度的形成、家族的内部管理及运行、家族与封建官府的对抗依存关系、家族的扩张与分裂、家族的祖先祭祀、宗教信仰、家族的规范教育、文化娱乐,直至家族的建筑形式等各个角度,全面展示了福建社会文化变迁的生动画卷。作者力求从本土问题意识和宗族组织运作实况出发,把结论融贯于叙述之中,让不同层次的读者都能从中得到自己的体验和启发。

  本书从民间文书中提取资料,对明清两代的赋税制度的若干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对有争议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台湾文献汇刊》系台湾文献史料出版工程前期项目,由厦门大学与福建师范大学负责编纂,被列为中央对台宣传重点项目、“十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台湾文献汇刊》遴选汇编了台湾历史文化研究领域最具权威性的珍稀文献资料六百余部,分郑氏家族与清初南明相关史料、康熙史料、闽台民间关系族谱、台湾舆地资料、台湾相关诗文、台湾事件史料、林尔嘉家族及民间文书资料等七辑;文献史料绝大部分是分藏于祖国大陆各地图书馆、档案馆以及散落于民间的孤本、珍本、抄本,也有一部分是近年在台湾、日本等地新发现的。形式主要为两岸明清及民国初期私人著述及地方志书、闽台关系族谱、台胞祖传私家文件,真实反映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历史渊源,填补了台湾历史文化研究史料的空白。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