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三明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三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三明高新区”)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强劲的发展势头,引领着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据统计,2024年1-10月,三明高新区新增列统规上工业企业13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产值264.43亿元、比增5.5%,固定资产投资21.39亿元、比增44%。同时,园区龙头企业规模持续扩大,有道贵金属、中机总院海西分院等8家龙头企业完成工业产值52.13亿元、比增近50%。
作为2015年批准的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三明高新区由金沙园一期、金沙园二期、金古东区、金古北区、永安尼葛园五个片区组成,总规划面积约32平方公里。多年来,三明高新区管委会坚持高标准建设,注重特色做法的创新与实践,正逐步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地和创新驱动的发源地。
管委会通过整合优质资源,成功引进了中化集团、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中节能等实力央企子公司,并培育了立宜信、厦工三重、开诚机械等高端装备机械制造领域,醉有才、华农食品、淳百味等食品加工领域,金杨科技、科飞新材、宏光实业等新型材料生产领域,顶创恒隆、明光新材、有道贵金属等金属深加工领域,未来药业、威耳药业、澜海生物等生物医药制造领域的骨干企业,形成了以高端装备、新材料、食品加工及生物医药为主导、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
同时,三明高新区管委会在招商引资、科技创新和服务企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招商引资方面,管委会整合多方力量,赴多地开展招商活动,成功签约多个重大项目,并通过多种方式加速低效用地“腾笼换鸟”。科技创新方面,落地了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外籍院士成果转化办、上海科技成果三明转化中心等机构,推动了园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服务企业方面,管委会积极推行“安全环保管家”做法,依托第三方专业团队,做好企业的宣传、隐患排查、指导服务工作,实现了全年安全环保零事故。产城融合方面,高新区文体设施、人才公寓、学校、医院、商场等生活配套齐全,商贸、物流、交通、仓储等生产性服务业支撑有力,建设千余亩龙湖公园,成为宜居、宜业、宜产的工业新城。
下一步,三明高新区正围绕产业抓链条,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是着力育龙头。鼓励中机总院海西分院科研成果在本地落地转化,加快推进开诚机械二期、有道贵金属三期等增资扩产项目,大力支持金杨科技、立宜信、厦工三重等重点企业技改升级,把更多资源向龙头企业、成长性企业倾斜,增强链主企业的产业带动效应。二是着力延链条。用好上海市产业发展研究和评估中心编制的产业规划研究成果,梳理产业链缺失环节,把握沪明对口合作、山海协作机遇,引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推动主导产业串珠成链。三是着力聚集群。通过产需对接、分工协作、技术扩散等方式,引导明光新材、有道贵金属等原材料企业向精深加工和高新材料发展,主动融入园区产业链分工体系,实现链上资源高效配置、链上企业互利共赢,不断迈向价值链中高端,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同时,围绕项目抓攻坚。强化项目招引,发挥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临港集团等平台作用,广泛搜集招商线索,开展基金招商、以商招商、活动招商等,千方百计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强化项目转化,密切跟踪在谈项目,推进康码生物、天途航空等项目洽谈进展,力争沪明临港产业园在引进标志性、带动性强项目上形成突破。强化项目推进,加快13个省、市重点项目建设,确保沪明临港产业园示范区(一期)标准化厂房改造提升、科技创新中心项目明年6月完工。
最后,围绕要素抓保障。一是提升企业服务水平。健全领导干部挂包联系重点企业和片区机制,落实各项惠企政策,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问题诉求。二是提升科技创新水平。赋能提级中机总院海西分院、外籍院士成果转化办等服务平台,推动更多园区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提高高新占比。三是提升土地利用水平。加快沪明临港产业园先进制造基地(金沙园二期)基础设施补短板工作,确保路网、供水等工程明年6月完工,形成企业入驻基本条件。持续盘活大亚木业、东辰机械等企业闲置低效土地,加速“腾笼换鸟”。(文/张少榕)
新闻热线电话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广告招商电话
联系人:李
手机:13658489879
电话:0598-8591900
邮箱:59896898@qq.com
地址: 三明市三元区碧桂园247幢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