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三线老工业基地三线建设时期 总后部署的五大生产片区之江津片

发布时间:2024-05-01 15:07

  三线建设时期,根据当时国防战备的需要,总后勤部分别在河北、山西、湖北、四川和贵州五省,部署建设了五大军需生产片区(基地),以确保我国西北、华北、中南和西南地区驻军的后勤保障。

  江津,因地处长江要津而得名,位于重庆西南部,是川东地势重要的城镇。三线建设时期,重庆是西南三线建设的主战场,而江津是重庆三线建设的主战场,国家曾经在此兴建了19家三线企业及军工医院,是西南三线建设企业数量最多、门类最多的区县。其中有4家总后企业落户江津,分别是3533工厂(印染厂)、3539工厂(胶鞋厂)、2342工厂、2383仓库。

  3533工厂始建于1966年,1971年元旦建成投产,隶属于原总后勤部军需生产部。该厂最初选址四川射洪县(市)瞿河公社(镇),定名川北染整厂。1967年因规划建设中的襄成铁路(襄樊--成都)改线月,根据总后勤部重新选址建厂的命令,3533厂迁址江津县(市)德感公社(镇)。

  2007年改制为重庆三五三三印染服装总厂有限公司,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在保障军队军需纺织印染产品生产前提下,也为国家公、检、法、司、工商、税务、铁路、邮政等行业制服生产纺织面料。目前为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印染服装企业。

  3539工厂是一家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军工厂。3539厂的前身是联勤司令部江津被服厂,1912年建于北京,抗战爆发后落户江津,1950年由第二野战军接管。1953年2月,被服和制鞋分成两个工厂。之后被服厂被撤消,制鞋厂更名为506工厂,这就是3539工厂的前身。

  1957年10月,506厂由军队下放地方管理,移交四川省轻工厅,该厅随后将工厂划归江津地区工交部管理。1958年10月,地区又再下放到江津县手工业局领导。506厂下放地方后,生产民用布鞋、棉布、毛巾投放百货系统供销社销售。

  1967年7月,总后在江津兴建三线厂收回,并授予中国人民第3539工厂的番号。当时,该厂固定资产原值仅有36.7万元,净值4.6万元,流动资金6.68万元,职工457名职工,平均年龄42岁,70%为女工,一年的生产能力只能制作29万双布鞋,年利润5万多元。工厂更是一贫如洗,全厂只有一辆木板车,一个水龙头,一部电话机,这就是所谓“三个一”时期的全部家底儿。

  1985年,3539工厂决定投资38.4万元上解放胶鞋生产线万双解放胶鞋的生产能力。1993年,工厂又投建胶靴线月改制为现名际华三五三九制鞋有限公司(国有独资)。

  始建于1970年,1974年竣工,隶属于总后勤部军需生产部。位于江津县(市)德感公社高桥溪临峰山下,主要从事军队后勤生活用品的保障生产。1976年迁往成都,是从江津迁出的第一家三线企业。(详细资料缺乏)

  始建于1968年,隶属总后勤部军需生产部,1972年竣工投用。2383仓库位于重庆市江津县(区)德感街道办事处高桥溪村2组,由办公楼、库房、礼堂、家属区、警务室、游泳池、配电房等组成,建筑面积约10000平方米。仓库主要用于存放军用布匹、鞋靴等军需物资,曾经从事过军服生产,高峰期职工人数有108人。

  2000年整体外迁,仓库旧址被重庆锦程实业有限公司全部收购,目前建筑遗存保存完好。

  关于总后勤部在西北、西南、华北、中南地区投资建设的五大生产片区的介绍,到此告一段落。本公众号总计介绍了总后21家军工厂,5家军用仓库及4家军工医院。其中很多单位由于资料不详,记述简单,难免出现错误之处,还望网友提出宝贵意见!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