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万物笙歌。漫步于三明市将乐县高唐镇常口村,只见对岸青山如黛,金溪河碧波涟涟,宛如水墨丹青。观景台上镌刻“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的巨石,提醒着当地百姓铭记“绿色之约”。
三明是福建最大河流闽江及汀江、赣江的发源地,境内江河纵横,水系庞杂。去年9月,三明市发布2024年1号河湖长令,要求建立“晒水、议水、评水”的水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工作机制,推动三明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2024年,三明市流域水质总体为优,水质排名居全省第二,三明市6个县空气质量排名全省前10位,水环境质量进入全国前30位,大气和水环境质量为“十四五”以来最优。这是三明一以贯之守护青山绿水的成效。
“以前守着山怕穷,现在看着山盼富,这一片片青山就是我们最稳当的‘绿色银行’。”村民邱彩立笑容满面地回忆。2021年5月18日,全国首批林业碳票在三明市签发,常口村领取到了编号为“0000001”的全国第一张林业碳票,成为中国“碳票第一村”,村民从中受益14万余元。
随着改革纵深推进,林业碳票交易范围从域内向省外扩大:上海汇洲建设集团、第六届上海进博会主办方先后购买三明林业碳票碳减排量2万吨、1万吨用于抵消碳排放,实现林业碳票全国首次跨省销售;2024年,台企及个人购买三明林业碳票,在全国首次实现跨海峡销售……
目前,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已实现林权挂牌交易5498宗,总体成交率75%,成交金额达27亿元,综合溢价率15.5%,累计为市场主体增值、节约资金2.7亿元。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2024年,三明全市林业总产值1377亿元,农民人均涉林纯收入7600多元,约占可支配收入的1/3,茫茫林海成为当地百姓的“聚宝盆”。
在泰宁县大金湖景区旁的“娇娇鱼庄”,老板娘蔡雪娇忙着招待客人。2017年,她将饭馆三楼改造成民宿,不少食客变成“年年来”的住客。“每年饭馆和民宿的营业额有几十万元,家门口创业幸福感很强!”她说。
“点绿成金”的故事,也在建宁县上演。借力良好的绿色资源,建宁县引进明一国际项目,打造“海峡云上牧歌”田园综合体,集农牧业、制造业、文旅观光于一体,成为闽赣边界的“网红打卡点”。
逐绿而行,三明市主动融入全省文旅经济发展大局,积极培育“森林康养+观鸟休闲、中医理疗、教育研学”新业态,建成省级以上森林康养基地45个,带动当地群众通过林地流转、房屋出租等方式增加收入,2024年营业额达20亿元。同时,三明市发展花卉苗木30.8万亩,带动从业农民达2万多人,人均年收入达2.7万元。如今,在明溪县,“观鸟热”带动生态旅游新风尚;在大田县,茶叶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金叶子”;在清流,千亩花海带来了赏花经济……
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立足新起点,三明将牢记“绿色之约”,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代接着一代干,在这片厚重红土地上续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篇章。(卢素平 朱超 姜光伟)
联系人:李
手机:13658489879
电话:0598-8591900
邮箱:59896898@qq.com
地址: 三明市三元区碧桂园247幢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