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东铁矿矿务局位于茶陵县城北4公里的辉山,成立于1973年7月。下辖清水矿、潞水矿、雷垅里矿、清潞选矿厂和机修厂5个生产单位。
雷垅里矿与局本部相邻。清水矿、潞水矿位于局本部东北20和25公里处。清水矿西北东三面地势陡峻,东南斜缓,有溪水流经矿区,地下水储量丰富;潞水矿区峰峦丛簇,溪壑纵横,潞水河有4条支流,水量丰富。
矿区交通方便。醴茶铁路通过矿务局本部和雷垅里矿区南沿,雷垅里选厂设有装卸专用线公里准轨铁路通往清水矿区。清、潞之间有大平峒和公路相连。从矿务局本部至各矿区及茶陵县城,均有公路相通。
湘东铁矿于1970年10月正式动工兴建。湖南省冶金工业局动员全省冶金系统力量,以老带新,工农结合,经过3年大会战,于1974年建成投产。
冷水江铁厂,位于冷水江市,占地面积83.5万平方米,是湖南铸造铁主要生产基地。
厂区离资江约1公里,丰水季节可通行30吨以上帆船,枯水季节可通行5~10吨帆船。厂内有4.78公里专线直通湘黔铁路。公路运输也很方便,东接娄底,南通邵阳。该厂兴建于1958年。经过20多年的建设,年产生铁能力为10万吨,实际可生产11万吨。1984年通过补偿贸易,引进资金1120万元,重建一座175立方米高炉。1985年生铁生产能力达到20万吨。1985年底,冷水江铁厂又与邵东焦化厂进行实体联合,组建为冷水江铁焦总厂,走上了生产建设的新阶段。
湘潭钢铁厂(简称湘钢),原名湖南钢铁厂,是1958年兴建的钢铁联合企业,同年8月15日易名为湘潭钢铁公司,1965年3月30日改为现名。湘钢位于湘潭市岳塘区雷公塘,距市中心约3公里,三面临江,水源充沛,地势平坦,有专用铁路线公里(含东安矿、湘乡矿、板塘铺耐火材料分厂的铁路专用线日又新辟湘江水运航道。湘钢于1957年6月开始筹建,1958年7月1日破土动工。经过27年的建设,到1985年底,基本形成年产钢锭60万吨的规模和以线材、钢丝绳、商品钢丝为最终产品的生产体系。涟源钢铁厂
涟源钢铁广(简称涟钢)位于娄底市黄泥塘涟水之滨。厂区面积603万平方米,附近有煤、铁、白云石和石灰石等资源。建有专用铁路83公里,与湘黔铁路连接;公路四通八达。全厂有采矿、选矿、炼焦、烧结、炼铁、炼钢、轧钢等主要生产工序和发电、供水、制氧、燃气、机修、机加工、运输等辅助生产设施,是湖南的主要钢铁生产基地之一。 涟钢从1958年开始兴建,到1986年底,先后投产的主体设备有:15吨氧气顶吹转炉3座、6吨电炉3座、300立方米高炉3座(总容积970立方米)、650毫米中型轧机1套、250~320毫米小轧钢机和冷带、热带轧机及六角中空钢轧机共6套,15吨、5吨冷拔机各1台,58——1改进型42孔焦炉2座,24平方米烧结机2台,机械化露天开采白云石矿和石灰矿各一座。年生产能力为:钢46万吨、生铁47万吨、钢材40万吨,焦炭56万吨,铁矿石20万吨,烧结矿52万吨,白云石20万吨,石灰石10万吨。
衡阳钢管厂 衡阳钢管厂原名衡阳钢铁厂,1978年改现名(以下简称衡钢),系省属全民所有制企业,中南地区最大的管材加工企业,国家二级企业。厂址位于湖南省衡阳市西南郊,湘桂铁路南侧,距市中心4公里,有铁路专用线与衡阳西站接轨,直达京广、湘桂二线国道。
衡阳钢管厂曾是我国第二大钢管生产专业化厂家,是全国先进机型机组最多、品种规格较齐全、生产应变能力较强的企业。拥有108三辊高精度热轧无缝管机组、100自动热轧无缝管机组、76冷拔无缝管机组、76连轧无缝管机组、50阿科——罗尔连轧冷拔无缝管机组,拥有高频电焊管76、60、403套机组,另外还有热镀锌机组和管坯生产系统(炼钢分厂),炼钢系统采用电炉冶炼——炉外精炼——水平连铸园管坯工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湖南铁合金厂位于湘乡县城西郊,占地面积约1500亩。水陆交通方便,紧靠长邵公路和常年通航的涟水,厂区专用线与湘黔铁路相接。
该厂于1958年筹建,1973年基本建成。嗣后又几经扩建。截至1985年底,拥有固定资产原值7000万元,净值4600万元,建筑总面积9.0716万平方米(其中住房总面积6.2047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10.96平方米),全民职工3216人,大集体职工530人。全厂有3个主要生产车间、1个正在建设的烧结车间和6个辅助车间与3个大集体工厂,共有总容量为8.03万千伏安的电炉12座和回转窑2座。主要生产硅、锰、铬3个系统的铁合金13种,年生产能力9.62万吨,为全国大型铁合金厂之一。
湘潭锰矿位于湘潭市北郊,矿区面积12平方公里,接近湘江及京广、湘黔铁路,水陆交通方便。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36年的建设,到1985年底,湘潭锰矿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亿元,净值4400万元;矿山生产能力为30万吨/年,有高炉4座,高炉锰铁年生产能力3.6万吨,富锰渣9万吨,电解金属锰及二氧化锰2000吨;
该矿自民国2年(1913)发现,翌年手工开采,至1949年经历了商办、官办、官商合办及日本侵略者掠夺性开采四个阶段。由于旧中国钢铁工业薄弱,锰的需要量甚微,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度兴盛。尔后采采停停,每况愈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矿山一片荒凉。1914~1949年共产锰砂约32万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0年4月1日复工生产。1953年,正当次生氧化锰矿开采将尽、矿山面临关闭之时,发现了深部的原生碳酸锰矿床,从而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先后进行了三次扩建,使矿山的生产由露天开采氧化锰转为坑下开采碳酸锰,由手工操作发展为机械化生产,由单一锰矿石产品发展为综合性冶金联合企业,具有采矿、选矿、烧结、冶炼、制粉和电解能力,能生产锰矿石、焙烧烧结矿、锰子砂、锰粉、高炉锰铁、富锰渣、电解金属锰、水泥、水渣及高锰生铁等10余种产品,成为全国锰原料的主要基地之一。
桃江锰矿系全国十大锰矿基地之一,位于桃江县境内。桃花江自西向东流经矿区,注入桃花江水库。
该矿由响涛园和棠甘山两个矿区组成。响涛园矿区是主要生产基地,与棠甘山矿区直线公里,因公路未通,需绕道120公里。
棠甘山矿区1935年为采药人所发现,翌年由私营宁安公司集资开采,不到两年即停采。1951年至1956年,先后有益阳地区益锰公司和省工业厅小厂矿管理处在此试采
1962年9月,湘潭锰矿因氧化锰资源枯竭,派员到响涛园实地考察,1963年9月1日成立湘潭锰矿桃江工区,1964年1月投入露天开采。1964年7月,根据冶金工业部的指示,桃江工区脱离湘潭锰矿,成立独立经营的桃江锰矿,利用原有的生产设备,在磨刀溪、月香岭两处开采氧化锰,自行加工放电锰粉。
联系人:李
手机:13658489879
电话:0598-8591900
邮箱:59896898@qq.com
地址: 三明市三元区碧桂园247幢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