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万寿岩遗址博物馆被评为二级博物馆。如今,万寿岩遗址被赋予了学术交流基地、文化旅游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等功能,成为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和城市名片。2023年,三元区岩前镇岩前村接待游客突破10万人次,旅游消费同比增长200%。
三明,文脉源远流长,文化绚丽多姿。这里,源头活水潺潺,远在旧石器时期就有古人类在此栖息,杨时、罗从彦、朱熹等历史名人诞生于此,素有“闽人之源、闽学之源、闽师之源、闽江之源和客家祖地”之称;这里,风展红旗如画,、朱德、周恩来、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从事过革命实践,上万红军从这里迈出“长征第一步”。
多姿多彩的文化资源,是三明的宝贵财富。新中国成立75周年以来,我市立足文化资源优势,不断推进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创新性发展,持续擦亮红色名片,保护好“万寿岩遗址”等历史文化遗产,着力打响“客家祖地”“朱子故里”等传统文化品牌,让多姿多彩的优秀文化,在传承和发展中迸发出新活力、新光彩,为推动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金秋时节,万寿岩考古遗址公园绿意葱茏,游人如织,来自各地的游客有序探访这个属旧石器时代遗址的“远古家园”。
“北有周口店,南有万寿岩。”万寿岩遗址因出土千余件远古时期的石制品及发现早期人工石铺地面等重要遗迹闻名于世,是迄今中国华南地区发现最早的旧石器时代洞穴类型遗址。2000年,时任福建省代的两次对万寿岩遗址的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批示。
20多年来,我市牢记嘱托,持续加大对万寿岩遗址的保护力度,编制完成《福建省三明万寿岩旧石器时代遗址总体保护规划》,颁布实施《三明市万寿岩遗址保护条例》,先后投入1.5亿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万寿岩遗址保护中心管理体制,举办万寿岩遗址国际学术交流会、海峡两岸万寿岩科技节等文化交流活动,打造“岩宝”IP并推出系列文创产品……
北有大槐树,南有石壁村。三明是客家先民南迁的重要中转站,也是客家人形成并繁衍生息的重要居住地,全市11个县(市、区)中有10个县(市、区)是客家县,宁化是世界公认的客家祖地。
为更好地保护客家文化印记,我市因地制宜确定保护、传承、弘扬客家文化内容,通过开展寻根祭祖游、会议研讨、文化旅游等活动保护、展示客家文化。1995年以来,宁化县连续举办29届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2011年,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7年1月,原文化部批准我市设立级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实验区。石壁客家祖地成为全世界客家人的精神家园和拜祖圣地,累计吸引海内外200余万人次来寻根谒祖。
作为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我市深入挖掘非遗线索和推荐名录,市级以上非遗名录已增至254项,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在全市范围内认定了非遗传承所107家,在明溪、清流、宁化3个客家核心县,建成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馆、传承所等94个,累计开展传承活动2700余场。
依托市客家文化艺术中心“文艺轻骑兵”,我市文艺工作者进农村、校园、军营、社区、景区等,常态长效开展“百场下乡巡演”,走遍全市11个县(市、区)141个乡镇(街道),开展演出超1380场,行程70多万公里,将文化艺术送到田间地头、生产一线,惠及群众百余万人次,持续性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传播传承优秀文化。
参观朱子文化园景区、南溪书院、朱子文化苑……近日,来自“一带一路”农业文化遗产管理与保护研修班的莱索托、蒙古、缅甸等国的20名学员走进尤溪朱子文化园、桂峰古村落等地,沉浸式体验朱子文化魅力。
三明是“朱子故里,闽学源头”。1982年,记载着“朱熹,高宗四年庚戌九月十五生于南剑州尤溪县”的《朱氏建安谱》,在梅仙镇乾美村被发现,此后三明市掀起朱子文化研究热潮。
成立朱子文化研究会、塑造朱熹塑像、重建南溪书院、扩浚半亩方塘,举行朱熹诞辰祭祀活动、创作“朱子礼乐·儒风雅韵”大型情景剧、推出“朱子家宴”“朱子菌菇宴”……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市的朱子文化遗产内涵不断丰富。2011年“朱子祭祀大典”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三明闽学(朱子)文化遗产丰厚,“闽学四贤”中的杨时、罗从彦、朱熹都与三明的渊源极深。
保护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保护民族的根和魂。近年来,我市加强闽学(朱子)文化的整理发掘研究,开展以朱子家礼、朱子家训、朱子家谱等为核心的闽学先贤专项文化遗产研究、挖掘与整理,制定《朱子文化(尤溪)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建设沙溪十里闽学文化长廊项目、朱子文化园、罗从彦纪念馆、杨时公园、立雪亭等,将公园、火车站、县城主干道等打造成具有闽学文化元素的“文化会客厅”。先后编纂《大儒朱熹》《杨时文化大典》《闽学贤人罗从彦》等书籍,持续性开展闽学文化交流,开发研学、文创产品,推动闽学文化更多、更好地走进千家万户、走入人们生活。
三明文化底蕴丰厚,历史即为文化之邦。除了闽学(朱子)文化,南宋建宁周武仲驰名于书坛、明代沙县籍宫廷画家边景昭之画作是“禁中三绝”之一、清代宁化籍“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和书法家伊秉绶的书画作品更是享誉中外……
传承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我市建立边景昭书画院、黄慎文化园、伊秉绶文化街等,因地制宜加强名人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同时,以人民为中心,深入挖掘闽学文化、朱子文化、抗战文化、“福文化”等本土文化,创作出诗歌集《三明之美》《半人间》、长篇小说《三明往事》《我们的日月溪》《沙县小吃》《檀河谣》《建莲古事》、散文集《城关记忆》《尤溪长流》、歌曲《大田后生仔》等一批原创文艺精品,让广大市民游客感受三明的城市魅力和文化底蕴。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1934年,红军就是从这里开始了两万五千里漫漫征途。”近日,走进宁化县淮土镇凤凰山红军长征出发地,游客们认真聆听讲解员讲解,追忆红色故事,接受红色主题教育。
三明全域属于原苏区范围,是毛诗赞“风展红旗如画”的苏区核心区、红军长征的4个出发地之一。革命战争年代,3.7万名三明子弟参加红军、1.12万名参加长征,承担最艰巨的前卫和后卫任务,绝大部分在湘江战役中壮烈牺牲,到达陕北时仅剩76人,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红色,是三明最鲜亮的底色。长久以来,我市立足老区苏区优势,做足遗址保护、研究挖掘、宣传教育、文旅融合等“红色+”文章,加强红色资源保护,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全力擦亮红色名片,抓实“红色领航”重点任务,推动红色文化传承发展,使红色精神薪火相传、红色文化熠熠生辉。
红色文化遗存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珍贵资源,保护是首要任务。我市坚持保护第一,持续加大对红色遗址遗存的保护力度,先后建设“三明人民英雄纪念碑”、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广场、林畲旧居广场、苏区反“围剿”纪念园、凤凰山红军长征出发地核心展示园、长征文化公园(三明段)等,率先在全国实施“红军村”命名保护工作,率先在福建省出台首部地方保护红色文化遗址的政府规章,全力提升红色文化整体保护水平。
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我市立足红色资源优势,积极发挥红色文化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的积极作用,广泛性开展红色三明故事宣讲、三明史故事宣讲等活动,红色故事宣讲团被中宣部授予“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编印出版《三明红色文化读本》《风展红旗如画——走进苏区三明》《三明红军标语图册》《红色宁化——万里长征第一步》等红色文化读物,创作情景交响音诗《风展红旗如画》、红《血师》《一切为了苏维埃》、红《我的军号》《韭菜花开》《绝战》《血战深坑岭》等一系列红色文艺精品,让红色精神走进千家万户。
擦亮红色名片,张扬三明魅力。近年来,我市连续推出三明城市形象标识、《三明市城市品牌宣传提升工作方案》等,发布“风展红旗 如画三明”城市宣传片,举办“风展红旗 如画三明”红色文化创意大赛,推出《一镜到底看三明》系列主题微视频,拍摄“红色领航 走进红军村”红色系列短视频等,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持续宣传三明城市品牌。
以沪明对口合作为契机,上海、三明两地联袂打造音乐剧《幸福的烟火》,创作新闻纪录片《沪明往事》,携手举办沪明红色文化传承发展研讨会、红色文化传承主题展、建精神专题展、“风展红旗 如画三明”红色故事宣讲、上海书展三明分会场活动等,持续推动沪明两地红色文化交融。
踏上三明这片热土,青山绿溪、荷香十里,曾经的“路隘林深苔滑”,如今已然“路宽林茂粮丰百业兴”。沿着伟大复兴之路踔厉前行,我市将持续推动客家文化、闽学(朱子)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开发利用,让优秀文化“活起来”,不断焕发出时代光彩。
联系人:李
手机:13658489879
电话:0598-8591900
邮箱:59896898@qq.com
地址: 三明市三元区碧桂园247幢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