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常见问题 >

常见问题

医改专家调研:三明医改为什么行2024-10-01

发布时间:2024-10-01 16:16

  2015年12月12日,电视台《新闻联播》作了长达5分10秒的报道,着实让三明医改火了起来。这不禁让人深思:医改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三明市这个位于福建省西北部山区,有着270多万人口,经济欠发达的新兴地级城市,近两年来为何因为医改而闻名天下?三明市最初也没有纳入到医改试点城市,为什么能够走出一条医改成功之路?最近,笔者到三明市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研。三明医改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主要得益于以下四点,缺一不可。

  三明市医改,之所以能够取得令全国瞩目的成就,最重要的原因是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委邓本元、杜源生亲自上阵,排除一切干扰,敢于对妨碍改革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进行比较彻底的改革。市委、市政府坚持问题导向,以医保基金“穿底”为突破口,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地深化医保制度、药品招标采购、人事分配等重要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攻克三明医药卫生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既得利益者固有的不合理利益的“藩篱”。市委、市政府充分授权给一位熟悉医疗、医保、医药工作的,有着高度敬业精神和为民情怀的,一心想把医改干成功的市委常委挂帅医改,将医疗、医保、医药交给分管医改的市领导一人来抓,从根本上解决了“九龙治水”的局面。三明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市医改领导小组组长詹积富就表示:“老大难,老大出马就不难。如果没有‘一把手’的决心和支持,我搞不成这场改革。”

  三明此轮医改,是在“前有”一些药企和既得利益者扬言要绞杀三明医改的“堵截”、“后有”医保基金连年亏损的“追兵”的严峻形势下进行的。他们敢于向不合理利益既得者“开刀问斩”,杀出来了一条“血路”。他们看准了“看病贵的问题是药品耗材的问题”,三明就在药品耗材招采上“做手术”,敢于斩断药品耗材流通领域中的“黑链条”。改革前后对比,大多数药品降幅在百分之八九十以上;最高的达到96.95%,同样品规药品由改革前的每盒256元降到了现在的每盒7.8元;降幅最低的也都在68%以上。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正是由于触动了一些人的根本利益,三明医改团队是在冒着巨大的生命危险,甚至把一家人的性命都押了上去,凭着一种干好医改、一心为民的献身精神,把医改做成功的。

  三明市按照“总量控制、有升有降、结构调整、逐步到位”的原则,以“堵浪费”为切入点,通过药品联合限价采购,挤压药品流通领域中的水分,引导服务行为符合公益性导向和服务能力提升,规范医务人员不合理的诊疗行为,推动药品耗材“量价”齐下,为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腾出空间。在不增加百姓负担、医院收入不减少、医保基金可承受、财政保障可持续的情况下,抓住招标降价的窗口期,“先降后调”,把腾出的80%空间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补给医院。改革考核导向,从根本上切断医院、医生收入与经济收入挂钩,推行“全员目标年薪制,年薪计算工分制”,打通了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最后一公里”。真正建立起了符合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让医务人员收入阳光化,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三明医改模式,以三明市为一个改革整体,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计生、医保、物价等有关部门协同动作,以“百姓可以接受、财政可以承担、基金可以运行、医院可以持续”为目标,以“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质、医生回归看病角色、药品回归治病功能”为要求,以“公立医疗机构硬件投入依靠政府、软件和日常管理依靠医院、降低医疗成本和提高运行效率依靠体制机制创新”为抓手,以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为指导,突出“建机制、堵浪费、调结构、增效益”,统筹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医保基金管理、药品采购、考核机制、人事分配机制等方面的综合性改革,出台了80多个过硬的医改政策和措施。全面实施“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上下联动、卫生系统内外联动、市域内市县乡村整体联动的体制机制性综合改革。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进一步增强,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三明特色的“改革路径”,探索出了一个可操作、可推广、可复制的地市级整体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成功的样本。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