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常见问题 >

常见问题

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福建省推荐候选人公示三明伍民简介

发布时间:2024-03-13 13:29

  根据中国文明网《关于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的通知》有关要求,现将我省拟推荐的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候选人名单及事迹进行公示。在此期间,欢迎群众来电、来信,向福建省委文明办反映情况。

  来信投递:省委文明办综合处(福州市晋安区六一北路233号新闻大厦311室),邮政编码350013

  卢海珍(原名芦秀丽),女,1973年9月出生,南靖县山城镇足行健按摩鞋店员工。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都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而在南靖却有这样一位爱心人士,即使自己身患残疾,仍然不忘回馈社会。从2011年开始,卢海珍每年每月为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送早餐,已经坚持了12年,累计送出了上万份免费早餐。

  卢海珍出生于南靖县船场镇一个农村家庭,因为从小患小儿麻痹症,双腿不能行走。后来,她随父母进城,做过一些小本生意,但基本上没有盈利。在有关部门的关心下,她住进了廉租房,也有了低保。这几年,她在妹妹所开的足行健按摩鞋店看店,总算有了一点收入。因为从小就经历了残疾的不便与艰苦,她一直对格外关爱。尽管自身条件不好,需要家人抚养,但每看到别人有难,她还是会忍不住竭尽全力去帮助别人。或许这就是: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吧!

  2010年,搬到南靖县城的她,无意中得知县城有家特殊教育学校,她便萌生了去特校看望孩子们的念头,谁知这一看便看了十二年。十二年间,她自己省吃俭用,把省下的钱拿去买包子、豆浆给孩子们吃,坚持每个月去看一次,往返了一百多趟,累计送出一万多份早餐。十二年如一日,不辞辛苦,卢海珍坚持为特教学校的孩子送餐,她送上的不止是一颗爱心,她以自己的行为,生动地诠释了一个公民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

  有很多人不理解她,说你一个残疾人,自己都需要家人照顾,干嘛还要去做这种事,而且那些孩子有父有母,又有学校照顾,有些残疾孩子的家庭条件甚至比你好,你又何苦多此一举?面对别人的不解与劝说,她也曾犹豫过,但每一次她带着包子,豆浆去特校看孩子们,孩子们一下子欢呼雀跃起来的欢迎,以及她回来时,孩子们一再依依不舍对她说再见,一再要求:阿姨,你还要再来哦,你还要带包子豆浆给我们吃哦!她知道她的能力有限,每人一个包子,一杯豆浆,对于别人确实微不足道,但对于这些孩子却是一种期盼一种温暖与关爱!就这样,十几年间,她与孩子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卢海珍一直有个心愿,就是想让特教学校的孩子们,在冬天的时候都拥有一双能够帮助到自己的鞋子。2020年,卢海珍为特教学校的孩子们联系到有关爱心企业,为孩子们捐赠按摩鞋70双。特教学校的孩子们依次领到了自己的新鞋子,穿上新鞋子的孩子们,脸上露出了灿烂幸福的笑容。“我们都很开心、很激动,我们一定会好好学习,长大成为对这个社会有用的人。”学生简剑锋说。

  南靖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陈和心说:“她不仅给孩子们带来吃的、穿的,更是给孩子们带来精神食粮。卢海珍女士教会孩子们跟她一样自立自强。”

  洪成木,男,1986年9月出生,预备党员,南安市霞美镇温山村村民,福建省南安市触手可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外卖员。作为一名外卖小哥,4年来,他利用送餐走街串巷职业之便,“兼职”做起了为走失人员寻亲的活,帮助102名走失人员回家。先后荣获“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福建省第一批最美快递小哥”“福建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个人 ”等荣誉。他“兼职寻人”的事迹还上了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周刊》栏目以及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道德观察》栏目。

  洪成木于2018年进入送餐行业,闲暇之余喜欢刷刷手机、看看新闻。2019年1月10日,他在手机上看到了一则寻人启事,没想到1个小时后,正在送餐的他在街上就看到了启事中的走失人员。

  “一个小伙子,穿着拖鞋走在路上,我仔细对比了一下,确定是寻人启事中的那个人。”洪成木说,因为着急送餐,他选择了报警,并拨通寻人启事上的联系电话,让家属到霞美派出所认领,“后来民警把人直接送回丰泽北峰街道的家里。”

  这一次的成功经历,让他感触很深,没想到偶然的举手之劳真的能够帮助到别人。从那个时候开始,他萌生了想法,“送餐的时候都是走街串巷的,只要多留意一下,一旦发现走失的人员,可以联系警方或者家属,帮他们回家。”于是,洪成木接受公益项目邀请,成为一名寻人志愿者。

  4年来,洪成木已经积累了一些寻人的经验。简单来说,分为三个步骤:观察-沟通-联系。“发现疑似走失的人员,我会先观察一下,看他们的行为举动,一般走失的人衣着会比较乱,眼神散漫无助,没有方向感。”洪成木说,初步判断是走失者后,他就会上前询问,看看对方是否能正常交流,确认是否迷路了。如果沟通不了,对方很可能有智力、精神方面的问题。最后,他会浏览网络的寻人启事或者向派出所报警,帮助这些走失者找到回家的路。

  “走失的前几天,是寻人的最佳时机,时间一长,走失人员活动范围增大,找起来就难了。”洪成木总结道,特别是那些患有精神类疾病的人员或者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迷失在外危险重重,很容易发生意外。

  一个人的力量毕竟非常有限,不可能看到、帮到身边的所有走失者。还好,现在的移动互联网非常发达,可以充分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寻人。因此,洪成木经常将寻人启事转发到朋友圈。他坚信,只要不断留心、不断寻找,激发、传递人群中的善意,一定能帮助更多走失者更快地回家。

  “做这事,或多或少会影响送餐的业绩,但少接一单两单,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洪成木说,帮助走失者和家人团聚后的成就感和助人为乐带给自己的快乐远胜业绩上的损失,自己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也亲眼见证爱的传递,这促使自己在公益寻人的路上一直走到现在。当他遇见走失者,又有配送任务时,帮助他完成配送的是外卖站里的小哥们;当他因寻人导致超时配送时,免收赔偿金还给他“手动点赞”的是外卖软件那头的陌生顾客……四年来,洪成木送餐从未因寻人被投诉,他感叹:“正因为有这么多好人,我才能找到人!”

  洪成木是一名普通的外卖小哥,街头巷陌、日晒雨淋,是他谋生的方式,也是他行善的舞台。四年来100多人的命运因他而改变,他自己的生命也在这一次次善举中得到升华。在人间的悲欢离合里,平凡的他就像一颗小小的星辰,散发着淡淡的光,为迷路人“点亮”着回家的路。“爱心不分大小,公益人人可为”,他表示将会以自己的方式坚定地走下去,为公益寻人增添一份希望,传递一份力量。他也向全国的外卖小哥、快递小哥发出倡议,希望更多人利用职业之便加入寻人大军,让所有走失者都可以第一时间回家。

  李伟桢,男,1978年2月生,党员,,福建省武平县宁洋煤炭开发有限公司综合科主任。2012年,他加入武平义工俱乐部成为一名义工,11年间,他利用空余时间组织和参加了助学、助残、敬老、义务献血、寻找身边的抗战老兵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360余场次,累计服务时间1900小时以上,曾获“武平县优秀员”“武平县助人为乐道德模范”“龙岩市五四青年奖章”“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等称号。

  李伟桢在微信朋友圈偶然了解到困难学生小秋的情况,萌生了帮助她的想法,他的志愿服务活动,就是从帮助和养父相依为命的小秋家修缮厨房开始的。李伟桢和朋友们一起找到了爱心人士资助小秋念书,以减轻她60岁养父的经济负担。此后李伟桢毅然加入义工组织并组织志愿者实地走访70余户困难学生,通过微信群和朋友圈等平台,为困难学生和爱心人士搭建起“一对一”帮扶资助的桥梁。11年来,共有56位困难学生通过他的帮助顺利完成了学业。学生小丽说:“2021年我考上了大学,但12岁的妹妹突然查出了急性髓系白血病,想到后续巨额的治疗费用,我一度想放弃大学梦想,是素未谋面的李叔叔和志愿者叔叔阿姨帮我找到了爱心人士资助我的学费和生活费,才让我有勇气走进大学的校门。”

  2022年4月,李伟桢和志愿者一起前往桃溪小兰,送别走访最后一位102岁的抗战老兵张华魁。至此,李伟桢历时8年常态化开展的关爱抗战老兵慰问活动落下帷幕。2014年9月开始,他组织开展“寻找身边的抗战老兵”活动,共详细走访记录武平抗战老兵9人。8年间,李伟桢定期组织开展端午、抗战胜利纪念日、中秋、重阳、春节等探访慰问活动49场次。2015年8月,健在的全部老兵领取到了中央、国务院、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纪念章和5000元慰问金。

  2023年6月18日端午节前夕,李伟桢组织义友又一次来到了武东镇和永平镇敬老院探望慰问老人,给老人们送上慰问品,提前祝老人们端午安康。自2012年参加志愿服务以来,每到传统节日,他和志愿者们都会到各个乡镇敬老院开展活动,给老人包饺子、打扫卫生,送粽子、月饼、衣服等等,为老人们带去了众多欢乐。敬老院的刘老伯说:“看到小李和志愿者们来了,就好像看到了亲人,敬老院里大部分都是孤寡老人,平时有爱心的义工来看我们,我们真的非常开心。”

  李伟桢在他的日常生活中传递了正能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中国梦。他说:“我用自己的行动传递爱心,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加入到奉献爱心的行列。

  蔡文,男,1982年3月出生,党员,中铝瑞闽股份有限公司制造二部技术组原机械技术员。2023年7月14日20时许,正准备接女儿下课回家的蔡文忽然听到路边污水井内发出呼救的声音,他立即停车查看,明知密闭空间作业的危险性,但仍奋不顾身跳进污水井内,用自己的肩膀和手臂奋力将昏迷人员一点一点往上托举。救上1人后,他在井口喘了几口气,便又再次下井救人。当第二位作业人员被救上来后,他却因体力透支昏迷井下,被污水淹没,终因抢救无效不幸离世。曾入选全国见义勇为勇士榜,获评福州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一等奖。

  “快来人哪,有人在污水井里晕倒啦!”2023年7月14日20时许,正准备接女儿下课回家的蔡文在出小区大门时忽然听到路边污水井内有人大声呼救,便立即停下车子,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查看。只见污水井内一名作业人员晕倒,另一名作业人员下井施救时,感觉身体不适正在奋力挣扎。这是一口约4米深的污水井,井内污水较深、水流湍急,且含有毒有害气体。他们在井里多待一刻就多一分危险。井口旁的群众大声呼喊,却只听到几声微弱的回应声。

  情况危急,蔡文来不及多想就进入污水井内,用自己的肩膀和手臂力量奋力将昏迷人员一点一点往上托举,井旁的群众通过人拉人的方式将昏迷人员救了上来。

  在救起第一个人后,他在井口喘了几口气又再次下井救人。蔡文73岁的父亲蔡传福说,救完第一个人时,儿子手臂已经有瘀青。“你要注意点。”蔡传福当时担心地对蔡文说。蔡文将手机交给父亲,说:“没关系,救人呢。”喘了几口气后,他转身又进入井内。

  王小强是当天参与救援的一名消防员。7月14日晚8点多接警后,他和其他同事就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到现场后的王小强穿上救生衣,佩戴防毒面罩,背上消防呼吸器,开始顺着污水井的爬梯往下爬,“井下有毒气,必须戴呼吸器”。

  据王小强回忆,第二位作业人员的整个救援过程大概花费了12分钟左右。当第二位作业人员被救上来后,在井旁等待的蔡传福着急大喊:“还有一个啊,我孩子还在下面!”

  王小强说,在救援第二位作业人员的过程时,他的面罩不小心被扯掉,漏进了一些有毒气体。来到地面后,他们迅速换气瓶,换完气瓶后,他再次下水营救蔡文。

  刚下去时,王小强在水下和水面都没见到人,“下面比较黑,我只能慢慢用手摸索。”往管道里一边走、一边摸索一段后,他终于找到了蔡文,“他整个人没什么意识了,在水底呈现出溺水状态”。

  之后,王小强将蔡文身体拖到井口水面处,用绳索将其身体捆住扣紧后,让地面人员将其拉出井外。这个过程花费6分钟左右。

  到岸上后,消防人员先为蔡心肺复苏,之后消防车警灯开道紧急将他送往医院。遗憾的是,蔡文最终抢救无效身亡。

  王小强直言,井下环境恶劣,如果没有蔡文的及时施救,两名工人都将有生命危险。他说,第一次下井时蔡文应该就能感受到井下的环境,他仍义无反顾第二次下井救援,“这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蔡文用平凡之躯托起生命之重,他的生命短暂而绚烂,但舍己救人的义举让平凡的生命绽放出璀璨的光芒,更让两个家庭延续生命的意义。

  范巧蓉,女,1997年2月出生,共青团员,厦门弘爱医院肝病科护士。2023年4月29日,范巧蓉在商场遇一大叔昏迷倒地,紧急时候范巧蓉毫不犹豫上前,持续跪地对患者进行心肺按压近20分钟,直至120急救人员前来。她的医者仁心、见义勇为的行为感动了无数人,也受到央媒的点赞。2023年7月,荣登中央政法委发布的2023年第二季度见义勇为勇士榜。

  2023年4月29日16时,刚下白班的范巧蓉驱车前往商场购物,突闻“砰”的一声,一位大叔正面朝下倒地,大叔身旁的家属惊慌地呼喊着救命。见状,范巧蓉一个箭步冲向前去,对着手足无措的家属说道:“我是护士!”此时大叔的脸部已经青紫,呼吸困难,处于意识丧失的状态。范巧蓉指示家属迅速拨打120,同时自己马上对其进行心肺按压。

  彼时现场没有其他的医护人员,直到120救护人员到来,范巧蓉几乎独自按压了近20分钟,相当于进行了将近2000次按压!大叔被120接走后,范巧蓉全身脱力、浑身颤抖,汗流浃背,精疲力竭的她双膝淤青,连站起身都很难。

  范巧蓉用专业的能力、沉着的反应、坚毅的精神挽救了一条生命。家属想要表示感谢,可是范巧蓉婉拒了。她认为自己只是做了一个护士应该做的事而已。

  范巧蓉救人的视频被人拍了下来,发在了网上。视频在全网火了,她的救人行为被厦门广电、福建共青团、中国青年报等公众号相继报道,更是被人民日报点赞,她的正能量也传递到全国各地,感动了无数人。

  救人英雄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个平凡的人,但范巧蓉有着不一样的执着和热爱。在医院,白班护士是非常辛苦的,需要面对各方压力,可以说是体力和耐力的双重考验。可范巧蓉一直都是上白班,从没有抱怨过,从一而终保持工作上的严谨。

  在几年来的工作中,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名反复入院多次都是由她照顾的八十多岁的老爷爷,那是一名厦大教授。他送了范巧蓉一本他自己出版的书,在临终的时候,用颤抖的手给范巧蓉签名,并说:“你是我最亲近的人。”那瞬间,范巧蓉觉得上班的累和偶尔受的委屈都不算什么,医护这份职业本身已经超出一份工作的价值。

  说起范巧蓉,厦门弘爱医院肝病科护士长满口称赞,表示,范巧蓉是一位非常优秀能干的年轻护士,虽然工作年限不长,但平时工作非常认真负责,是科室着力培养的对象。她的护理质量高,成长速度快,在患者中的口碑也很好。

  高定基,男,党员,1989年7月生,中国人民某部队战士。许培相,男,党员,1990年7月生,中国人民某部队战士。2023年4月26日23时许,一名女子在山河路中段跳河轻生,正在老家休假的二人路过河边,见状迅速翻过护栏,纵身跳入河中,开展了一场与生命的“拔河”,最终该女子转危为安。在与赶来的蓝天救援队队员交接完现场情况后,两人默默离开现场。

  高定基、许培相既是同乡宁德市霞浦县人,又是好友,2008年同时入伍。2023年4月26日23时许,同在老家休假的俩人在城区河边散步,突然看见岸边几名路人神色慌张、十分焦急。高定基和许培相急忙上前询问,顺着其中一人手指的方向,隐隐约约看到有人在河中挣扎。

  “赶紧救人!”危急时刻,两人迅速翻过护栏,纵身跳入水中,一边快速向落水人员游去,一边呼喊岸上围观群众帮忙报警。就在两人游到落水人员身旁、全力救援时,不料,落水女子执意挣脱。这让高定基和许培相瞬间意识到女子原来想轻生。由于该女子不停地挣脱,高定基和许培相连呛了好几口水,手指不同程度挫伤,恰逢当时昼夜温差又比较大,冰冷的河水让俩人身体渐渐失温,冻得直打冷颤,但俩人还是紧紧拽着该女子往岸边游,直到游到浅水区,但该女子死活不肯上岸,几人僵持在水中。

  约二十分钟后,该女子的家属闻讯赶到现场,在其家属和高定基、许培相的合力劝说下,该女子才答应上岸。上岸后,待该女子情绪逐渐稳定下来,高定基和许培相才放了心。最终,在与赶来的当地蓝天救援队队员交接完现场情况后,两人默默离开了。

  对于他们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行为,军地双方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表扬。面对人民群众生命受到的威胁,面对生与死的考验,他们不忘初心,信念坚定,始终牢记党指挥枪,坚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两人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入党时的铮铮誓言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了军人的铁血担当。关键时刻见义勇为,挺身而出,源于两人平时敢于担当、始终如一。两人平时工作兢兢业业,生活上乐于助人,看到有人因疾病需要救助,经常能够慷慨解囊,经常利用周末和空余时间帮助战友理发,是战友们公认的“老大哥”。

  2023年7月5日,高定基、许培相两位同志勇救跳河轻生女子行为被霞浦县公安局确认为见义勇为行为。

  陈元生,男,1970年2月出生,党员,泉州市蓝天应急救援中心装备组组长。2021年8月,陈元生加入泉州市蓝天应急救援中心,并担任装备组组长。入队以来,他始终牢记初心,冲锋在前,累计参与公益救援服务达1417.5小时,荣获泉州市蓝天应急救援中心年度优秀队员1次,优秀组长1次。今年第5号台风“杜苏芮”在晋江登陆后,陈元生随蓝天救援队到南安市洪濑镇执行转移洪灾受灾群众任务。在连续开展了9个多小时的救援后,7月29日17时35分,陈元生因劳累感到身体不适,紧急送医后抢救无效,于当晚8时不幸牺牲。

  7月29日清晨5时许,台风“杜苏芮”登陆约19小时后,在泉州市鲤城区泉州蓝天救援队队部已备勤第4天的陈元生和队友一起,接到了出发支援南安洪濑的指令。丰州、霞美、梅山……一路都是洪水和倒伏的树木,平时只需要约1小时的车程,他们又是清障又是绕道,用了近5个小时。当天9时许,他们到达洪濑,陈元生和队友就投入一线救援工作。

  救援时,他们或为被困群众送水送食物,或搀扶老人艰难地涉水,或送被困群众回家……皮艇外挂动力对水深的最低要求是六七十厘米,在一些积水较浅的地方,陈元生就会跳下水去,又推又拉让橡皮艇继续前进。

  第一个救助对象是陈老伯,他们帮着给老伯儿子一家送水和食物。到了目的地,陈元生跳入没过大腿深的湍急水中,将食物绑在绳子上传递给受困群众,解燃眉之急。

  接着,陈元生和队友送黄阿婆的女儿回家、送一个儿子到被困父亲身边、解救被困菜市场的群众……每有洪水阻隔,他总是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或奋力推动着皮艇,或搀扶着艰难涉水的老人,直到每一位群众都安全到达目的地。

  有一趟,被困群众黄先生看着浑身湿透的救援队员,不愿过多麻烦他们,想着自己涉水一段路走回家中。哪里想到,一跳入水中,脚竟踩不到底,陈元生赶紧将他拉回艇上,尽可能地让皮艇靠近房屋入口处,将他安全送达。

  “小心!”送完黄先生,皮艇经过一处转角,见水中漂浮着较多障碍物,陈元生一边让皮艇调整方向,一边不忘叮嘱大家,“别看水面很平静,其实刚才有急流很危险。”

  7月29日17时35分,台风“杜苏芮”已登陆32小时又40分钟,南安洪濑镇区成了一片汪洋。街面上,一辆辆汽车顺着水流漂荡,积水最深处甚至漫过了一楼楼顶。此时,陈元生和队友的橡皮艇来来,已经转移受困群众共22人,橡皮艇也被异物扎破,需要修补。趁这个间隙,陈元生坐在艇上休息,他低着头,安静得有点出奇。

  队友看着不太对劲,连忙询问怎么了。“我不太舒服,头有点晕。”他说,休息一会应该就没事了。做惯了救援工作,队友看着陈元生头上直冒的冷汗,直觉“不对劲”,决定立刻将他送到医院。此时,洪濑镇交通多处受阻,一行人匆匆拦下一辆车往康美卫生院赶,可是洪濑新桥上长长的车队让车辆几乎寸步难行。队友只能一人一侧搀扶着陈元生的胳膊往前赶。走过了两辆车的距离,他们感觉到陈元生的力气似乎在一点点抽离。一旁正在救援的军人见状,赶紧上前一起抬人,另有两名队员奔跑在前方,见车就拦。一辆路过的迅捷救援队车辆,将人拉上了车。

  “生哥!生哥!”车上,队友着急地叫唤着,不时拍打着他的肩膀。一抵达医院,一众医护人员就接替为陈元生做心肺复苏,注射肾上腺激素,上呼吸机……遗憾的是,抢救持续进行到20时53分,还是无力回天。“生哥”陈元生永远离开了他深爱的救援事业。

  陈元生21年8月13日加入泉州蓝天救援队,至今年4月,已出勤163次,服务时长1417.5小时,这还不包括他默默整理装备的时间。仅今年5月,全国防灾减灾月,他就参与了20多场培训、演练等宣教活动。在队期间,他获评年度优秀队员1次,优秀组长1次。如今,陈元生虽突然离去,但陈元生的精神深深地影响了很多人。而他们,也会坚定地朝着他用心走过的公益路,继续走下去。

  刘朝旭,男,1974年3月出生,福建省田径自行车运动管理中心田径高级教练员。1989年1月参加工作,2002年5月至2022年11月担任福建省田径队教练员,其间曾任国家田径队女子短跨项目教练。2022年11月30日,刘朝旭在工作期间因突发心梗不幸离世。在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中,他不仅实现了福建田径的历史性突破,更是书写了中国田径的新篇章,曾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表彰授予个人“记功”奖励,被福建省人民政府表彰授予个人“记大功”、“一等功”奖励,被福建省总工会授予“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

  作为田径教练员,刘朝旭为我国及福建省培养出葛曼棋、林雨薇等多位优秀运动员,实现了为国争光、为闽争誉的梦想。其中,葛曼棋曾获得2017年第十三届全运会田径女子4x100米接力金牌,2021年第十四届全运会田径女子100米、200米、4x100米接力3枚金牌,2023年第十九届亚运会田径女子100米、4x100米接力2枚金牌,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跻身奥运会田径女子100米半决赛的选手,创造中国该项目奥运会最佳成绩;林雨薇曾获得2021年第十四届全运会田径女子100米栏金牌、2023年第十九届亚运会田径女子100米栏金牌。刘朝旭用一份份优秀的成绩单献礼20年教练生涯。

  刘朝旭虽然没有自己的孩子,但是他把所有的队员都当作自己的“孩子”,在队员们看来,他既是严师,更是慈父。即使兼任国家队教练,任务重、要求高、压力大,但是他仍不忘关心队员的训练生活。在训练中,为了“孩子”的梦想,他倾尽所能传授技术,对于每一个队员,无论成绩好坏,只要愿意努力,都给予同等的付出,同样的激励,和他们许下绽放的约定;在生活中,为了“孩子”的健康,他细致入微给予关怀,由于运动队没有节假日,深知队员辛苦的他,每逢节假日都会邀请队员到家过节吃饭,让他们感受家的温暖。他的良苦用心令队员们尊敬且爱戴。在杭州亚运会夺冠后,葛曼棋、林雨薇泪洒赛场,分别向已故恩师表示“曾经的约定,我们做到了”,此举让无数人动容。

  刘朝旭始终忠于党和国家的体育事业,把田径作为终身事业拼到生命最后一刻。20年来,他深知作为教练重任在肩,始终坚守岗位、奋战一线,兢兢业业、默默奉献;工作生活中坚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团结协作,乐于助人;工作态度严谨务实、细致认真、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用坚持和实干创造出一套独特而富有成效的训练方法,成为福建田径的领军人物。他用言行诠释担当、彰显忠诚;用平凡书写奉献、铸就辉煌,兑现了“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誓言,成为福建体育璀璨星河中一颗耀眼的明星。(来源:福建省委文明办 责任编辑:黄宾虹)

  施建忠,男,1968年8月出生,秀屿区南日镇小日村人,南日罗盘小学教师。自1988年师范毕业后,施建忠一直坚持在南日镇罗盘小学工作,在这个面积不足一平方千米且交通极其不便的孤岛,30多年如一日,面对如今仅剩的几名学生,依然尽心尽力,成为海岛娃的一盏明灯,为学生的未来“摆渡”,改变了一批又一批海岛娃的人生。

  位于莆田南日岛的东北方向的“十八列岛”是莆田最为偏远的群岛,隶属秀屿区南日镇的罗盘村就在其中的东罗盘岛上。从莆田城区出发前往那里,需要耗费近5个小时。罗盘小学是岛上唯一的学校,1988年师范毕业后,施建忠被分配到这里教数学。当时的罗盘小学条件极其艰苦,没水没电,“煤炉烧饭,烛光照明,干粮充饥,海风作伴”是当时生活最线多年前,教室很暗,可孩子们的眼睛很亮。”从此,他便把守护海岛娃娃当作一生的追求。

  35年以来施建忠始终坚持学习,除了在网上参加继续教育,他还常常自己查找名师精品课程聆听学习,掌握新理念,钻研新教法。课余他还会研究小学数学奥数,晚饭过后,常常一坐下来就是大半夜的时间。他曾多次辅导且带领学生参加学区数学竞赛和重点学校的入学招生考试,均取得优异成绩。每次参赛,他和学生都要提前出发,路途中既要关注天气情况带着学生乘船坐车,还要照顾学生的饮食起居,又当老师又当家长,可谓尽心尽力。他教导的毕业学生中,有40多位后来考入大学,以海岛上的小渔村为起点,走向了岛外更广阔的世界。

  他在教书方面尽职尽责,在育人方面同样尽心尽力。除了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外,他们注重把“善良、友爱、上进、勤奋”等优秀品质植入孩子们的心中。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总是激励他们保持优秀,再接再厉;而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总是鼓励他们尽力而为,争取进步。他总是教育学生品行端正是做人的底线,富有爱心是做人的追求。让每一位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最终都成为幸福的人是他最朴素的教育追求。他教过的学生对他的评价极高,尤其是那些学有所成的学生,非常感谢他在小学给他们打下了坚实的数学基础,为他们后续的学习提供了一股无形的助力。

  三尺讲台,三十五载春秋,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他用心血和汗水换来了学生的尊重,家长的肯定,领导的赞扬。他用行动去践行着那句话“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靳志鹏,男,1992年5月出生,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残疾人就业服务指导中心工作人员。他曾是一名残疾人运动员,在2016年里约残奥会上,夺取50米蛙泳冠军。退役后的靳志鹏决心“接力助残”,快速成长为一名专业的服务残疾人的工作者,用责任心为残疾人提供暖心服务。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四青年奖章,被省政府授予“福建省先进工作者”称号,被省政府记一等功一次。

  2005年,靳志鹏代表南平市参加福建省第五届残疾人运动会,他获得了人生的第一枚奖牌并且入选福建省残疾人游泳队集训。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奋斗,2016年,他获得巴西里约残奥会50米蛙泳冠军,并打破世界纪录。退役后,2022年4月,在延平区委区政府的关心帮助下,他成为南平市延平区残疾人就业服务指导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转换赛道的他,放下一切荣誉投入到为残疾人服务的工作中。

  为满足特殊困难残疾人评残需求,他克服自身困难,为残疾人提供上门服务。他协同医院评残医生先后于2022年11月、2023年2月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送服务上门活动,前往塔前镇、王台镇、炉下镇、上洋村、延平区福利院对40余名肢体残疾朋友提供上门服务。将评残模式由“你过来”变为“我下去”,让肢体残疾人从鉴定到拿证,真正体验“一趟都不用跑”。

  靳志鹏依然热衷于残疾人体育事业。2022年,他帮助选送22名残疾人参加福建省残疾运动员体育苗子选拔;组织15名残奥运动员和8名特奥运动员代表延平区参加南平市第四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四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利用周末休息时间陪同训练,最终创造了9金12银9铜的佳绩。2023年4月,他以残联工作人员身份重返赛场,参加福建省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七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为运动员提供后勤保障服务和游泳技术指导,在大家的通力配合下,南平市队在游泳项目上创造了10金3银1铜的佳绩。

  2021年,靳志鹏被推选为南平市延平区第十五届政协委员,实现延平区残疾人参政议政零的突破。他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与另一位委员一起认真撰写社情民意和提案,切实反映残疾人的困难与需求。他还积极参加宣讲活动,将自己奋斗不息的故事分享给大家,鼓励残疾朋友们积极向上,参与社会活动,展示残疾人自强、自信、自立精神。同时,他还积极主动向党组织靠拢,他常说,“是党和政府帮助我,让我感受到了关心关爱,我才能有如此好的成绩,把我的青春和热血献给残疾人事业。”现如今他已经成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

  张永爱,男,1997年9月出生,党员,现任福建省森林消防总队三明市支队三明大队一中队班长,三级消防士消防救援衔。他是精武强能的“排头兵”、是赴汤蹈火的“急先锋”,还是竭诚为民的“好党员”,先后荣立了个人二等功,多次被三明市支队评为“优秀消防员”“优秀员”,被福建省委宣传部评为“最美消防指战员”,被应急管理部评为直属机关“优秀员”、第六届全国“119消防先进个人”。

  “比武是救援行动的预演,救援行动快一秒,群众损失就能少一些”。2018年10月,武警森林部队退出现役,成建制划归应急管理部,队伍职能向“全灾种”“大应急”拓展,面对陌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救援操作规程,张永爱有些应接不暇,为尽快适应新形势下的职责使命,他把心思全部花在训练和新装备研究上,白天练技能,晚上学理论,梳理总结出诸多训练思路。付出终有回报,2020年8月,应急管理部森林消防局举办“火焰蓝”灭火专业技能尖子比武,张永爱与全国森林消防队伍132名参赛队员在海拔2300米的滇中高原角逐,爬高山、穿林地,比战术、赛体能,历时4个昼夜,完成9个集体能技能智能为一体的实战化课目,取得总评第一的成绩,个人荣立二等功。获得荣誉后,张永爱没有在“功劳簿”上“躺平”,始终坚持打铁还须自身硬的原则,下功夫练强练精各项业务技能,与队友练在一起、干在一起,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多年参加比武的“武功秘籍”倾囊相授,所带班涌现出一批思想过硬、工作积极、训练刻苦的先进个人,其中4人代表支队参加总队比武,2人走向班长岗位,1人荣获驻地“五四”青年奖章,成为名副其实的“尖刀班”。

  “消防救援是守护生命的必要一搏,是生与死的较量。”张永爱先后参加灭火作战和抢险救援任务30余起,在一次次急难险重任务中,扛起了综合救援的重担。2022年6月,三明地区遭受特大洪涝灾害,重灾区清流县古洋村多次被洪水倒灌淹浸,部分年老村民故土难离,面对险情,受领任务后,张永爱带领救援班组在上级统一指挥下,通过走村入户、逐一排查、不漏一人的方式连夜规劝村民转移,在骂声中采取背、抱的方式将10余名老人转移到安全地域,有效避免了一起重大人员财产损失。在后续的救援中,他带领党员突击队勇上一线、带头攻坚,克服水深近2米、水流湍急、山体滑坡等不利因素,利用皮划艇、安全绳、救生衣等装备转移群众40余人,并连续3天2夜参加排涝、清淤等灾后重建任务,每日参加救援时间平均超过14小时,在任务一线充分展现了一名“守夜人”的担当。

  “要像雷锋一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面对生死考验,张永爱有着铁的筋骨,但面对群众,却有着似水的柔情,他先后参加跨省驻防、防火宣传等任务40余次,教育宣传驻地群众6000余人,培训地方扑火队200余人,提升群众森林防火意识和能力,他还利用周末调休时间主动报名参加单位“服务发展青年突击队”组织开展的环境整治、帮扶慰问等志愿服务活动,服务时长300余小时。在开展防火专项行动时,张永爱携带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敬老院里的李奶奶已经年近70,膝下无儿无女,常常独自发呆,并患有严重心脏病,他主动承担起照顾李奶奶的工作,常常购买营养品和日常生活用品去陪伴看望,时间一久,李奶奶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她说永爱就是自己的“儿子”,“不是亲生,胜似亲生”。

  女教师照顾瘫痪丈夫十余载 用爱诠释线月出生,党员,宁德市蕉城区蕉城中学教师。一米六的身高,不到九十斤的个子,瘦弱的身体,却有着钢铁的脊梁。她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从教32年,当了26年班主任;她也是家庭的顶梁柱,用瘦弱的双肩挑起家庭的重担;她将教书育人与照顾爱人相融合,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先后获得“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福建省第三届最美教师提名奖”“福建省优秀教师”“福建省中小学优秀班主任”“福建省巾帼建功标兵”等称号。

  “她是我们学校的王牌教师。”同事们谈起章高岚,总是夸赞有加,内敛的她从不张扬,总是默默地做好本分的事。善良温柔的爱人把一切照顾得十分妥当,这使得章高岚全身心投入在她热爱的教学事业上。

  生活的苦难总是骤然降临。2010年的某一天,突发脑出血使得章高岚的爱人,一名出色的森林警察倒在了工作岗位上,成为了半植物人的状态,手不能动,口不能言,衣食起居都需要专人的照顾。对于章高岚来说,原本幸福平静的生活也在这天被打破了。“十指不沾阳春水”是同事朋友们对她曾经的评价,然而这之后,这名柔弱的女子以她纤细的臂膀,毅然扛起生活的全部重担,这一挑便是12年的时光。

  十余年来,她白天上班,课余时间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由于爱人意识不清,她需要半夜起来帮助丈夫翻身、按摩,最少的时候,晚上只能睡两三个小时。即使这样,章高岚第二天依旧清晨五点起来为爱人做早餐,每天多餐保证其营养。一个瘫痪在床的病人,不仅时时需要翻身,还需要有人给他擦拭身体、带着做康复训练。高岚的爱人身材高大,做康复训练时,常常要两个人扶住其丈夫的肩膀,一人还需搬动一条无力的大腿往前迈步。一开始,章高岚连扶着丈夫都费劲,但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如今俨然变成一个“大力士”了。

  为了方便照顾爱人,在学校的帮助下,章高岚借用了一个教室改造成临时居所,与爱人和公公同吃同住。每天在这临时居所与教室间往返,没有专门厨房、没有专用厕所,从小别墅到教室,生活的落差没有压垮她。

  极致艰苦的条件下,章高岚仍不忘教学初心,从没有因为照顾爱人耽误学生的课业,也从未对爱人有过一丝抱怨。学校领导表示,学校从来不用担心章高岚带领的班级,因为她班级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章高岚作为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每周十二个课时,课后还进行备课、批改作业。空余时间,她经常辅导学生、开导学生,十二年来,工作和生活样样都没有落下。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