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常见问题 >

常见问题

三明地图医疗AI“重器”落地医改高地三明“六病共管中心”开诊

发布时间:2024-04-27 11:38

  4月7日,全国首家全生命周期“六病共管”中心在三明市第一医院正式开诊,沪明两地专家联合开出首个全生命周期“AI共管”方案。同日还举办了专病诊疗技术平移手册交接仪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首批37项前沿诊疗技术和管理规范将落地三明。这是继2月27日上海瑞金医院与三明市签署“六病共管”合作协议后,双方在全国率先推动“AI六病共管”的关键一步,也是三明医改迈向“以健康为中心”3.0阶段的重要举措。

  三明市人民政府市长李春,三明市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王盛雄,上海瑞金医院党委书记瞿介明,上海瑞金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毕宇芳,上海瑞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王卫庆等出席全生命周期“六病共管”中心开诊仪式。上海瑞金医院和三明市第一医院交接了全生命周期“六病共管”中心首个诊疗方案,毕宇芳向三明市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周章彦交接技术平移手册。开诊仪式由三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元明主持。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瑞金医院院长宁光与三明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张娅东、刘捷,在专病AI系统的辅助下,以远程会诊方式开出全生命周期六病共管中心的首个“AI共管”方案——为一位伴有周围神经病变的疑难罕见糖尿病患者,从预防、筛查、诊断、治疗、管理、康复6个方面给出详细的治疗方案和全生命周期管理建议。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应用的专病AI系统可基于就诊患者病例档案信息,快速进行诊治重心分析,形成推荐诊疗方案、并发症筛查等检验检查提醒,为主治医生提供参考。六病共管中心还引入了由宁光院士及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发起的“MMC模式”(即“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通过糖尿病标准化、一站式的管理,显著提升患者糖化及代谢综合达标率。

  “六病共管中心开诊后,瑞金与三明市第一医院将建立起常态化的门诊会诊机制,并覆盖至三明其他11家总医院,在三明形成经验后向全国推广。”宁光院士介绍,作为瑞金医院主动融入三明医改3.0建设的重要举措,将全面依托数字化、人工智能技术,在三明形成“瑞金订方案、医院抓落实、卫健委管督促、个人得实惠”的六病共管模式,为每一位居民建立一个“健康芯片”,让健康成为政府、医院、医保、医生和个人齐抓共管的局面。下一步还将与三明共同建立一个以专病为基础的集采目录,推动“三明六病共管集采中心”建设,推动我国由药品和耗材为基础的集采向以疾病为基础的集采发展。

  目前,全生命周期六病共管中心首期已完成癌症肿瘤、代谢疾病的共管服务体系建设,后续将陆续落地心脑血管、呼吸、生殖医学、老年医学的共管服务体系。六大病种都将围绕预防、筛查、诊断、治疗、管理、康复全生命周期管理进行设置,如癌症肿瘤门诊不仅设有建档室、遗传咨询及风险评估室、筛查室、专科诊室、数字联合门诊等,还建设了癌情监控数据中心,通过大数据、AI等技术分析肿瘤发病数据,绘制出三明市居民的“肿瘤分布地图”、“不同性别发病率年份变化曲线图”等,为全生命周期管理综合措施的制定提供有效依据。

  李春市长在致辞中表示,三明市开展专病诊疗技术平移、建设“六病共管”中心,是落实“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务实举措,是促进瑞金医院学科和医疗资源优势与三明医改体制机制优势相结合的有益探索。希望合作向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拓展,结出更多惠民硕果,更好造福老区人民,共同为全国医改和健康中国建设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随着“人工智能+”政策的全面铺开,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在医疗服务领域的研发应用已成为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据悉,上海瑞金医院、上海数字医学创新中心及微医平台于去年年底开始共建全生命周期六病共管中心、疑难病智能分诊中心以及前沿医学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同时联合了腾讯等合作方,基于云计算、大模型、数字人等关键数字技术,升级打造“六病共管平台”,建立从“管病”到“管人”的全生命周期医疗健康服务体系,通过输出标准化的“六病共管”专病智能产品,助力全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落地建设与升级。

  瞿介明书记在开诊仪式上表示,“六病共管”中心的正式开诊,是促进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改革的道路上取得的又一个阶段性成果。接下来,瑞金医院将以“六病共管”为路径,借鉴全世界最先进的经验,通过瑞金的技术,集合三明优势,依托人工智能平台,帮助三明建立“防、筛、诊、治、管、康”的全程诊疗体系和多学科诊疗模式,努力实现全人群、全方位、全周期的慢病管理,让新质生产力助力三明尽快提高诊疗水平,为三明百姓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卫生健康服务。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