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新在基层媒体干了大半辈子新闻工作,没想到人到中年却又面临一个重大考验——
王克新是三明市新闻口的“老人”,人到中年再挑重担,他直言“烫手,压力山大”。
三明市地处闽西北,是革命老区,同志《如梦令·元旦》中的“风展红旗如画”,说的就是三明。
这里常住人口不足300万,曾面临着山区地市媒体普遍存在的资源分散、市场总量不大、经营绩效不高、全媒体人才短缺等问题。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三明市融媒体中心却成为福建省首家市级融媒体中心,探索出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市级媒体融合发展新路。2022年,由三明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参与创作的《三明市昨日颁发全国首张林业碳票 “空气”卖到钱了》获第32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2023年,由三明市融媒体中心参与制作的新闻纪录片《沪明往事》获第33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三明是一座具有改革创新基因的城市,全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发源于三明,医改、林改走在全国前列。现在,媒体融合改革也走在了福建省前列。”王克新说。
今年4月,是三明市融媒体中心入选全国60个市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试点的第三个年头。《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近日走进这里,聆听了他们坚持“先立后破、边建边融、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融媒改革故事。
很多三明市宣传口的“老人”都认为,让王克新牵头组建市融媒体中心,是看中他“有经验”,上一次市里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整合也是他带着大家搞的。
组建市融媒体中心前,三明日报社、三明市广播电视台、三明网是三家独立的新闻单位,职责相近,功能不同;运转模式差不多,体量规模却差不少;人数多的有百余人,少的只有十几人。
三家单位,每家单位在人员身份上都存在在编和聘用两种身份,这就是六种身份。再加上事业和企业之分,“乱得很”。
“其实大家就是怕合并后不如以前了,干活多了,挣钱少了。”王克新也理解,这都是大家正常的想法,谁都想往好日子奔。但媒体融合发展是光荣任务,也是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迭代更新形势下的大势所趋。
融合不但要融,还得融好,只能一往无前。职工们的诉求也合理,必须认真考虑、正确对待。解决这个难题,只有一个办法:先把人心紧紧地捆在一起,再想办法把大家的收入搞上去。
作为三明市融媒体中心主任的王克新和新班子成员在中心挂牌后做的第一件事是打通办公室能打通的隔墙,让空间连通起来。接着,各部门员工按新的岗位选工位,为了不让原来一家单位的人坐在一个区域,甚至用抽签的方法定工位。
“一家多制”,就是那个时候王克新带着新班子成员琢磨出来的。按照科学定酬、同工同酬、优劳优酬的原则,同岗同酬考核,消除编内编外差别。根据不同岗位特点和工作难度、强度等确定岗位绩效指数,打破“大锅饭”模式。“要让大家从心理上认同,大家是在一个锅里吃饭,把饭做好吃了大家吃得都香。”王克新说。从选工位到按岗定酬,打破“大锅饭”,都是让大家逐渐融为一体、合而为一。
记者从三明市融媒体中心人力资源部拿到的一份绩效考核方案中,员工的绩效工资部分被分得很细。在类型上,有创优奖励、融媒奖励、通联奖励、年终奖励等;在人员岗位上,有部室年度绩效总量、部室副职绩效量、部室正职绩效量、首席业务指导绩效量、编委绩效量等;在岗位系数上,又根据新闻采编岗、经营创收岗、后勤保障岗、技术维护岗定出1.0—1.2的系数不等。再细分,还有优秀作品奖、优秀点子奖、项目扶持资金奖……
在三明市委、市政府支持下,三明市融媒体中心创新实施“事业+产业”绩效分配机制,以中心前三年创收平均数为基数,允许提取超额部分30%为产业绩效进行发放,用绩效杠杆撬动产业创收增长。
写一篇稿好计酬,但是做一个项目涉及好多部门好多人,除了一线执行人员,还需要行政、后勤等多部门的配合,那这部分收入的奖励就必须考虑所有人,同时还要让深度参与的人有获得感。也就是说,经营性活动,活不能让一个部门都干了,肉也不能都让一个部门吃了,参与感和获得感要相匹配,三明市融媒体中心充分发挥“产业绩效”的作用。
王克新认为,打破工作人员职称、编制限制,并按照部门工作特性来划分绩效档次,使融媒体的新组织形态更好赋能人的全面发展,从而充分激活三明市融媒体中心的内生动力。
廖伟鹏是三明市融媒体中心的“风云人物”,甚至在三明市委宣传部那里也是个“名人”。
有多高?即便把中心班子成员算在内,他的绩效工资也经常保持前列,时不时还是最高的。
这个小伙就是一名普通的记者,原来是三明市广播电视台的。电视新闻人,能拍、能写、能剪差不多都是基本操作,那时的廖伟鹏也没显得多出色。
经过关停并转一批受众少、影响力弱的报纸版面和电视节目,三明市融媒体中心将原来三家单位各类新媒体资源整合为“3+6+N”全媒体传播矩阵,主动入驻国家、省级移动媒体端和流量商业平台,开辟优势传播渠道,集中采编力量投入主战场。同时,融媒体的新机构形态促进三明市融媒体中心转型升级,建构集新闻舆论、政务服务、文旅多元业态等为一体的发展模式。
“各个媒体平台都活跃着廖伟鹏的身影。”用同事们的话说,“一次采集、多次发布,小廖可以说是最勤奋的实践者。”
比如,在三明原创音乐剧《幸福的烟火》赴上海参加第22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报道中,廖伟鹏把大家匆忙赶路和准备的过程拍了些素材,再利用回来路上的时间,在动车上用手机剪了一条短视频。看似不起眼的小活,让融媒赚了流量,让小廖赚了绩效。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廖伟鹏研究了很多手机软件,有能帮助剪辑的,有能辅助拍摄的,甚至有能协助写稿的。干活最多的时候,他一个月承担着五六部专题片、20多条新闻和若干场直播的工作量。身在专题部的廖伟鹏,在新闻部兼职的工作量却能在新闻部排第二。有了融媒体中心“事业绩效+产业绩效”的双重激励机制,廖伟鹏既能劳有所得,还能为新闻部分忧,各得其所。
新闻部主任罗鸣灶也乐意,中心给了部门二次分配绩效权限,按照规定,小廖帮忙工作取酬由中心总量调控,不占部门总量。
“干活不惜力,挣钱不含糊。”廖伟鹏对自己的工作态度,表达非常直白,但也很实际。他很不见外地把手机里的“个人所得税”APP打开,“你看看我的收入对比”。从2020年到2022年,廖伟鹏的收入三年整整翻了一倍,2023年在2022年的基础上又增加了20%。
而对王克新来说,这样的员工再来一打也嫌不够,只要肯干活,中心决不能亏待他们。
陈渴是廖伟鹏工作上的“有力竞争者”,但是总体上收入还是差点。她谦虚地说:“我没有廖哥聪明,都是慢慢抠。”
与廖伟鹏工作不同,陈渴的文字工作更多一些。多思、多写、多动手,这位看起来干练、讲起话来温柔的女孩既在一些活动中承担给报纸写文字稿的工作,还是电视节目《三元之声》的编辑。她喜欢把自己沉浸在一项工作中,细细品味,慢慢打磨。去年上海书展在三明开设的分会场上,她把一本三毛题材的图书与三明巧妙联合起来,写出了“三明人记忆中的三毛”,产生了很好的反响。
“活多的时候,我一般都是晚上和周末加点班。”有了宝宝后,陈渴更觉得时间不够用,不过她还是努力把握好工作和生活的关系,因为“喜欢融媒体的工作”。
对于工作,廖伟鹏看得更“重”,他觉得“干得多,机会也多了,创优就更多了”。
这就是融媒体改革的效果:事业激励与收入激励并重,以人为本激活组织内生动力。
三明市融媒体中心正是坚持了在社会效益的基础上提高自身造血机能的思路,以科学的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为基础,才能有效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变“要”为“我要干”,在融媒体业务上精益求精且主动求新求变、争优创优。
三家单位整合后,人员的安置和人才的选拔是头等大事,这是保持融媒队伍稳定和长远发展的基础。特别是为想干事、会干事、能成事的年轻干部打通上升通道,成为摆在王克新和其他班子成员面前的必答题。
突出实绩导向,打破论资排辈。王克新的思路很明确,决策很果断,“如果让大家一步步熬上来,那激情和干劲都磨没了”。
这其中,让人们最想不到的就是三名“80后”一线采编人员从普通编辑、记者岗直接任命为中心编委,参与中心报网微端等媒体的终审,享受和部室主任相同的绩效系数。他们就是曾凤清、陈建明和林芳芳。
三个人都说,当时受宠若惊,从未想过还有这个操作。陈建明当时甚至没有正式编制。
“我第一天跟班报纸版面三审时,真是不知道从哪下手。”林芳芳还记得当时的“窘态”,好在领导和前辈亲手指导,在重要稿件、重要版面上亲自把关,才战战兢兢地度过,“我有点不自信,怕因为自己的失误带来不好的影响”。
“我们敢重用他们三个人绝不是头脑发热,而是经过了细致的考量。”王克新说,一方面是随着新闻发布平台的增加,需要补充有能力、能干事的干部;另一方面,中心班子成员对他们三个人的政治素质、工作业绩、业务水平等在干部职工中间做了充分的摸底,大家都觉得这三个人业务能力强、靠得住。
三明市委宣传部对融媒体中心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做法,也给予充分支持。对于三明市融媒体中心评选出的十佳新闻工作者,市里专门拨款予以奖励。
“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三明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列平说,事实证明,这三名“80后”编委不仅很快胜任工作,而且个个都是带头人,已经成为三明市融媒改革的一张“名片”。
现在,由三明市委宣传部指导成立的四个融媒工作室中,有三个领衔人就是曾凤清、陈建明、林芳芳。曾凤清已经担任新闻部副主任,林芳芳是总编室副主任,陈建明不仅担任音视频部副主任,还解决了编制。
陈诗是三明市融媒体中心的“一姐”,除了录制《三明新闻》及联办节目和广播《午高峰》节目外,她还制作了个人脱口秀线性节目《诗在好笑》,并在多个新闻专题片中担任编导,每逢周末还到中心开设的艺术培训中心小主持人班授课。
曾锦锋,一个黑黑的、剃着寸头的闽西男人,已经在三明干了20多年新闻工作。记者在三明采访时,正赶上曾锦锋到三明市第一医院进行人物采访踩点,进每个科室如进家门,见每个医生似会老友,聊每个病情尽显专业,无不显示着他对这份事业的坚守与热爱。虽然到现在也没有正式编制,但他依然对新闻工作充满激情。他说,这不是理想和信仰,是积累,是习惯。
现在,一项名为“融媒特种兵”的人才选拔培育行动正在三明市融媒体中心火热开展。“90后”一线采编人员全员参加,通过“全能+多专”的实战考核,可实现从初级到精英的晋级。第一波“融媒特种兵”结业后又转为业务导师,对下一批年轻采编人员“传帮带”。
“我们就是要打造一支可持续的跨媒体形态的全媒体采编团队,实现新闻舆论宣传由单兵作战向多兵种联合作战的转变。”王克新说,人才队伍建设必须久久为功,一拨又一拨的“融媒特种兵”是保障精品常现、创新常在的基础。(记者 闫松)
联系人:李
手机:13658489879
电话:0598-8591900
邮箱:59896898@qq.com
地址: 三明市三元区碧桂园247幢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