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常见问题 >

常见问题

三明小鱼网工厂话题三明纺织厂原来有这么一段鲜为人知的佳话

发布时间:2024-06-28 13:25

  五十多年前,三明只是闽西北山区的一个小县城,“小小三元县,三家豆腐店,城里磨豆腐,城外听得见”,这首民谣反映的就是当时三元县的状况。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福建省委做出在三明建设福建省重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犹如一声春雷,激起沙溪阵阵波澜。从此,一家家企业陆续从全国各地迁到三明,一支支建设大军相继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三明,麒麟山下、沙溪河畔,点亮了煤油灯,搭起了茅草棚……奏响建设三明的乐章,创造出福建工业建设史上的奇迹。

  三钢、三化,以及热电厂、水厂等配套工程都在紧张的建设中,但轻工业还没有着落。一座工业城市的建设,光有重工业可不行。为这事儿,第一任三明市委书记张维兹没少犯愁,四处申请支援。

  这里有一段很有意思的对话,双方是他和时任上海市委书记陈丕显。1959年夏初,时任上海市委书记陈丕显到三明参观炼钢、炼铁车间。看到几十名健壮的工人在高炉基地上挥汗如雨时,三明市委书记张维兹趁机问道:“我们这些小伙都还不错吧?”“哦?”陈丕显还未反应过来,张维兹接着问:“陈书记,能不能从上海支援我们一些轻纺工业,这里都是重工业,男工多,轻纺企业女工多,到三明不愁找不到好小伙,也免得三明的小青年老打光棍嘛。”陈丕显被逗得哈哈大笑,“你这是在挖我的墙角呀”,但他还是愉快地接受了张维兹点的“鸳鸯谱”。

  1970年,上海国棉二十六厂迁到三明市,规模在当时是数一数二的。上海市和福建省为此组织了有35个单位参加的搬迁工作大会战。上海铁路部门还专门成立了“联运指挥部”。按照“边基建、边搬迁、边安装、边生产”的原则,上海纺织局组成15个单位、10多支安装队、60多名工人赶赴三明支援设备安装。与此同时,为保证整个搬迁工作顺利进行,厂内建立了宣传、组织、后勤、运输等工作小组,进行大规模的拆迁搬厂。

  1970年12月15日,就在第一批职工到达三明后不久,纺织厂第一条生产线顺利开工,三明从此拥有第一家纺织厂,三明纺织企业也开始走上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道路。紧接着第一条生产线的投产,第二、第三条生产线投产直至全厂生产走上正轨。可以说,三明纺织厂正式投产,为三明的纺织业乃至全省纺织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