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学鼻祖”杨时故里,杨时尊师重教的精神和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明将乐致力研究杨时教育思想,将其融于少年审判和青少年法治教育等工作中,形成了与政府、社会、学校、家庭五方力量相融合的青少年保障机制。
“欢迎小朋友们来到将乐,大家知道是做什么工作的吗?”干警问道。
“我知道我知道,是可以帮助吵架的人和好的地方!”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回答,现场气氛热烈。
“我现在知道了,法徽的天平代表着公平公正!我一定要好好学,将来也要当法官......”
一个个萌娃怀着好奇和期待走进,充分点燃了对法律的兴趣和好奇心,将法治的种子播撒到了每个孩子的心中。
杨时在《二程粹言·论学篇》中说道:“教不立,学不传,人材不期坏而自坏。”教育是造就人才的根本所在。
近年来,将乐秉承杨时所训,以法教学,让少年明理守法。指派21名青年干警担任全县21所中小学法治副校长,以法治讲座、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寓教于学,进校开展法治讲座15场,普法师生5000余人次;在将乐蛟湖、龙栖山及院内设立青少年法治教育研学点,将法治教育嵌入学生研学课程寓学于趣,通过“请进来”开展法治研学体验4场,普及学生200余人次;推动万安学校自筹建立模拟法庭,让学生们近距离接触司法审判工作,以沉浸式法治体验寓教于乐,共开展模拟法庭3场,参与师生200余人,通过“普法于学、普法于趣、普法于行”的普法新模式,全方位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小丁因父母离异后各自组建家庭,小丁遂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因父母平时疏于管教,导致小丁在学校常常被他人欺凌,从而产生了厌学的心理。了解情况后,主动与小丁进行结对,联合“火箭”社工共同对小丁开展心理疏导,并对小丁开展多次帮扶活动。经过努力,小丁终于转变心态考上了理想的中学。
近年来,将乐依托民事审判庭设立“少年法庭”,成立“立雪”女子审判团队,利用周末上门辅导学,在节假日为留守儿童送上书包、文具等学用品,“一对一”教育辅导18人,走访慰问30余人,帮助留守儿童助学圆梦;联合“火箭”和“春风”两个社工开展劝返行动,通过电话联系、定期走访等方式帮扶辍学学生共计11人,助力其完成学业或提供就业机会;对案件中因病、因伤致贫、因案返贫等困境儿童积极争取司法救助金,助其家庭渡过难关,共计帮扶36人次,发放司法救助金41万余元,以巾帼力量、柔性司法,让未成年人感受司法温情。
“你欺负同学,导致同学受伤,而你的母亲为了替你赔偿,为你争取从轻处罚的机会,倾尽全力,省吃俭用,要体谅母亲的良苦用心,不能辜负了她对你的爱。”开展法庭教育是涉少案件审理中常见的一幕。小李因欺凌同学被公诉机关提起公诉。案件审理期间,承办法官积极与各方沟通,释法说理,最终小李的母亲及时替小李赔偿损失,取得被害人谅解。听到法官的教诲,小李落下懊悔的泪水。
“欲正其心者,先正成其意。”正心诚意是儒家倡导的一种道德修养境界,也是杨时理学思想的核心。
面对“掉队少年”,将乐打造“+社工”模式,与将乐火箭社工服务中心签订框架协议,就涉少案件引入审前调查机制、心理疏导机制、危机干预等柔性司法举措,进一步做好涉案未成年人审前社会调查、缓刑矫正、心理疏导、就业就学等工作;联合教育、民政、关工委、团县委等职能部门,会签《涉少案件教育帮教机制》,在未成年人教育保护、精神关爱、社会帮教等方面形成合力,促进社会“一条龙”保护发挥作用。与县公安、司法、妇联等12个部门共建联席会议机制,共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随案发放《家庭教育责任告知书》122份,《家庭教育指导令》10份,发布全市首份《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函》;与妇联共建“妇女微家”,联合开设“爱+”公益课堂,帮助涉少当事人家庭化矛盾、解心结,通过心理疏导、危机干预、矫正帮扶等多种形式,让折翼少年回归生活,走向新生。(将乐 供稿)
联系人:李
手机:13658489879
电话:0598-8591900
邮箱:59896898@qq.com
地址: 三明市三元区碧桂园247幢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