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老工业基地的“追绿”之旅!三明工业历史

发布时间:2024-03-15 13:53

  来过三明的人,不会忘记它的绿。森林面积2712.5万亩,森林覆盖率78.73%,三明是全国最绿省份的最绿城市之一。穿行山林之间,人们会由衷地感叹“绿水青山是无价之宝”。

  2023年,三明市12家企业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园区),数量是历年总数的3倍。截至目前,三明全市共有14家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43家省级绿色工厂、10家省级绿色工业园区,10项省级绿色设计产品,2家省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

  作为老工业基地,三明工业曾在省内名列前茅,分布在城市各处的烟囱和厂房是其辉煌工业史的印记。“双碳”目标下,三明重新出发,迈上了工业绿色化转型之路。

  在这条“追绿”路上,三明的政府、企业在各自的角色范围内演绎出了怎样的故事?

  “一个收垃圾的厂怎么这么干净?”来到国投闽光(三明)城市资源有限公司前,就有人向记者提起过这个“居然跑去收垃圾”的央企。实地到公司生产车间走一遭,便发现所言非虚——在报废汽车、旧钢筋、工业边角料、家电外壳等堆成的“垃圾山”之间绕行,脸上不落灰、鞋上不蒙尘;车间内龙门剪、行车、破碎机等大型设备高速运转,车间外安静得能听见鸟鸣。

  从大型基建项目现场、废弃厂房、制造业生产车间以及普通百姓家中回收废钢铁,再分拣、筛选、拆解、加工剪切、压块、打包,把“垃圾”变成能作为炼钢原料的可再生资源,这是国投闽光的主要业务之一。

  “废钢可是钢铁行业里的宝啊。”国投闽光分管生产的总经理助理林恩坤说,“以废钢为原料炼钢,能省下采矿、烧结、焦化、炼铁等环节的资源消耗和碳排放,每使用1吨废钢铁可以减少1.6吨二氧化碳排放,减少使用740千克标准煤,对钢厂、社会都是好事。”自成立以来,公司已回收加工配送近200万吨废钢铁。

  林恩坤干了一辈子钢铁。早年间,他在三钢当过炉长,做过采购,2018年加入国投闽光公司后,他从炼废钢、买废钢变成生产加工废钢,一路见证并参与着三明市废钢铁行业的变迁。

  三明是老工业基地,钢铁产业是重中之重,当地一直有“先有三钢后有三明”的说法。在以三钢为中心的钢铁产业生态哺育下,收废钢是门颇有市场空间的生意。“在家门口整出一块空地就能干废钢回收”的夫妻店一度野蛮生长,造就一个个发家致富故事的同时,也留下了粉尘、噪声、异味、污水横流。一个以“为产业链节能降碳”为立足点的生产环节却给人留下“散乱污”的坏印象。

  捡出一套低碳环保生产标准。宽敞的车间里,一台台起重磁铁式挖掘机正对拆解完成的废钢进行筛选,而后交由鹰嘴剪切割,钢铁与钢铁间碰撞发出的声响被具有降噪功能的厂房墙壁吸收,激起的粉尘被蓝色环保雾炮净化。为打造生态绿色的智能报废汽车回收生产线,企业制定了有害物质削减计划及企业标准,为车间地面铺设防渗透层,尽力将回收过程中产生有害污染降到最低。

  捡出一套低能耗生产流程。厂房内,废钢加工处理生产线上见不到几个工人,大型设备基本实现自动化,减少了人力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经过技术改造的行车装车效率从原来50分钟装30吨废钢,提高到25分钟装30吨废钢,提高效率,降低了能源、电力、机械设备等资源消耗。厂房楼顶,一片片光伏板在阳光下闪着亮光。“光伏所产生的电量不仅可以供给厂里的日常作业,多余的电还可以上网出售。”国投闽光生产部经理陈其霖说,“配合回收全过程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节能降耗的效果非常明显,一年就可以省下近5万元的电费。”

  捡出近20余项专利。传统废钢厚度、孔径测量方式不精准又低效,专门针对这一使用场景的卡尺被研发出来。车间面积大、碎铁多,清扫难,扫地车除铁器被研发出来,既避免了掉落的小铁块堵住扫地车的吸尘口,又能够将吸附的铁件统一收集在承接斗内便于二次利用。废旧钢筋二次利用磁选机、机动车除油系统、废金属物料分离设备……当前,国投闽光累计申报并取得实用新型专利19个,而这些专利都来自于一线工人。

  把手机丢进鱼缸会怎样?在三明市海斯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展厅,自在游动的金鱼和正常运行的手机出现在同一个鱼缸里。仔细一瞧,鱼缸内透明液体分成了两层,上层是水,下层则是海斯福推出的低碳产品——含氟冷却液。鱼缸不远处,全浸没相变液冷机里数据中心设备正在“泡澡”——电子元器件在含氟冷却液中浸没式冷却,实现高效安全运行的同时降低能耗。

  “含氟冷却液是一种高稳定性的全氟化液体,透明、无味、不可燃、不溶于水、不导电,可用于数据中心、半导体行业的冷却,手机摄像头模组、航空以及轮船发动机和飞机金属零部件的清洗。”在上海ALDC 2023数据中心液冷产业大会上,参展嘉宾悉心听着海斯福市场人员的介绍,“这个产品绿色环保,臭氧破坏潜能值(ODP)为0,全球变暖潜能值(GWP)低,能源效率指标(PUE)可降低至1.1以下,能源效率可以提高70%。”

  在展厅里继续逛,一套吸睛的紫蓝色管网设备赛博朋克感十足,管道里是海斯福的拳头产品之一,环保型电力绝缘气体全氟异丁腈。

  高压电力绝缘气体目前主要使用强温室气体六氟化硫,其单分子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3500倍,是《京都议定书》明确提出需要控制的温室气体之一。全氟异丁腈是“双碳”目标下最有前景的六氟化硫替代产品,将1千克六氟化硫替换为全氟异丁腈,则相当于减少10辆燃油车在路上一年的碳排放量。在气体绝缘开关柜的实际应用中,全氟异丁腈与二氧化碳配制成混合气来使用,若完全替代六氟化硫,可减少98%的碳排放,每年可减少2亿吨碳排放。2023年8月,全国首条千吨级全氟异丁腈产业化产线在海斯福正式投入试生产。

  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离不开绿色低碳产品,更离不开企业精益求精的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

  为研发出对环境更友好的化工产品不断探索。含氟冷却液、全氟异丁腈等低碳产品有社会价值、有市场前景,也有很高的技术门槛。“在研发全氟异丁腈的过程中,初期实验收率不足5%。在方案上迷茫过,然而从来没有想过放弃。”海斯福总工程师吴成英说。通过实践与总结,海斯福进一步探索化学原理、升级催化剂、优化设备结构,最终实现收率不断趋近理论值。

  为减少企业生产中的“碳足迹”工艺改进。在锅炉尾部加装一套换热器,高温的烟气与低温的软水有了换热的空间,在提高锅炉热效率的同时,能源消耗也降低了,每年节约能源费用76万元。将绿色理念落实到生产的每一道工序、运营的每一个环节,公司成立了能源管理工作组,优先采用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开展设备节能改造、中水回用、节水评价、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碳排放盘查等工作;持续致力于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的建立,实现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物流等。

  为破除传统化工行业高能耗、高污染的顽疾持续投入。近年来,海斯福每年拿出销售额的3%~5%投入环保技术研发和处理,研究出解决固废问题的六氟异丙基甲醚高盐废水处理工艺;对双酚AF生产工艺进行3次大幅改进,使工艺用水减少为原来的六分之一;对六氟环氧丙烷生产技术进行改进,不仅回收了大量具有经济价值的原材料,还将副产物开发成为一系列高附加值的含氟精细化学品,每年因此项改进新增销售3亿多元……多措并举下,2023年,三明市海斯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

  平坦宽阔的水泥路延伸向前,白色、蓝色的墙面提示不同建筑的功能划分,浅绿色的管道连接起四四方方的建筑。往周围望去,云雾笼着青山,一派寂静祥和。在清流县经济开发区,记者听到同行人用“小清新”来形容这个新建的污水处理厂。

  2023年12月,工信部公布2023年度国家级绿色制造名单,三明市清流县经济开发区榜上有名,成为全省五家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之一。

  如果说,一家工厂的绿色化体现着企业家的认知与实力,那么一家工业园区的绿色化则离不开政府的统筹规划。

  “发展工业,决不能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这是清流县工信局和经济开发区管理人员给园区发展划下的底线。定底线容易,守底线难。清流县经济开发区副主任兰杰说:“企业要生存要盈利,但污水处理等环保设施投入大,且短期内难有成效。加上以前环保意识不强、监管也没到位,不免让一些人钻了空子。”

  单个企业难办的事,政府帮忙办。在基本实现“企业往园区走”的集中化后,清流县经济开发区在所辖三个片区分别设置专门的污水处理厂和气体监测微站,通过一体化智慧监管平台,实现对园区内废水、废气的实时监测。企业不用再自建污水处理设施,废水通过专门管道注入片区所属的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统一排放。

  企业解了成本难题,政府监管也更加方便。“相比以往环保局对水质定期进行抽样检测的方式,现在的智慧化手段能更有针对性、更及时地反映问题,实现了监管能力的全方位升级。”兰杰告诉记者,一旦相关数据超过设定的标准排放值,开发区将通知企业与污水处理厂展开排查,把可能的污染隐患限制在园区之内。

  目前,清流县经济开发区已建成风险防控平台,实时监测园区内大气环境、声环境、土壤环境、地表水、周边敏感水体等,实现对洪水、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和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风险的预警。园区范围内6个国省控断面水质均达到Ⅱ类优质水标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均为100%。

  推动产业链自循环。氟化工产业是清流县氟新材料产业园的重点产业。副产品氟石膏既属于工业固体废物,又可作为建筑材料的生产原料,比起严控排放,变废为宝的方式无疑能产生更高效益。为此,开发区积极引入福建省鑫升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与三明市天泽丰建材实业有限公司,将氟石膏进行加工处理后出售给水泥生产商,实现废弃物循环利用、延长产业链、减少环境污染一举三得。

  服务企业技改创新。结合工业发展具体实际,清流县工信局制定《关于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九条措施》,对实施节能减排、绿色改造、清洁生产等技术改造并取得预期效果的工业企业给予相应补助、奖励。相关部门的宣传与优惠政策的出台,使园区内绿色技改风潮盛行。

  “我们与浙江工业大学、福州大学等高等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相继攻克电极材料、氨气回收利用等数十个工艺技术难题。目前,已经基本实现生产过程中固体、液体、气体废弃物等的循环再利用。”福建省展化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高龙强告诉记者。

  “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绿色生产不仅不再是成本压力,还带来降本增效的显著成果。”高龙强介绍,企业原本采用铅作为电解槽的阴极电极,但铅的重金属特性使其产生的电解泥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通过技术改革,一种新合金代替了铅,不仅解决了电解泥的污染问题,合金的优良特性还使得同一电解槽的结构得以优化升级,单位产品能耗下降的同时,产能成倍提升。

  “产业绿色转型发展是大势所趋,在技术革新的驱动下,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率的同时,有效降低产品单位耗能,从而降低生产成本,配上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抓住绿色环保,就是抓住了发展的金钥匙。”高龙强说。(记者 马丹凤 罗昱伦 通讯员 杨颖 巫建辉)

  福建省的第一炉钢、第一台载重汽车、第一台黑白电视机、第一台收音机和洗衣机都制造于三明,三明工业曾经在省内名列前茅。

  站在三明市的地标麒麟山向西望去,是我省最大的钢铁企业,沙溪两岸,一侧是坐落在山水之间的楼房,一侧是高耸的烟囱和连片的厂房组成的“十里钢城”。工业与城市如何共生?如何迈好新型工业化之路?都是三明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命题。

  绿色化是新型工业化的必然要求。推进工业绿色化发展,就是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发展方向,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理念融入工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不断运用绿色新技术、绿色新要素、绿色新业态和绿色新模式,打造出高效、低耗、低污、低碳的产业生态体系,提升工业体系的绿色化发展水平。目前,三明资源加工型的传统产业仍占全市工业总量近六成,这也意味着三明在迈向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高效益的绿色制造道路上,有着巨大的潜力,要下更大的功夫。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产业是经济之本,绿色是产业之本。近年来,三明市把绿色制造作为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基础性工作持之以恒加以推进,让绿色成为三明工业的亮丽底色。

  穿行在三明的园区、工厂车间,我们欣喜地发现,工业绿色发展的理念已经成为共识,并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走进三明市国投闽光(三明)城市资源有限公司,“捡垃圾”已经告别了传统印象中的污水横流、臭气熏天、杂乱无章,各种废旧钢铁经过无害处理、分类加工,变成一个个等待回炉再造的立方体,企业还把厂房屋顶用于光伏发电,年发电量达1.5万千瓦时,可满足企业总用电量的五分之一;在清流经济开发区,企业家发现,减排治污的方法用对了同样有利可图,管理方当好监督者的同时当好服务员,解决企业绿色发展的难点痛点问题,企业家与管理方双向奔赴,共同朝着实现2025年“污水零直排区”的目标努力。海斯福则致力于改变化工行业高能耗、高单耗、高污染的现状,集中力量发展绿色化工、循环化工、节能化工,坚持科技创新,走出了一条专精特新的发展之路。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据省生态环境厅官网公布的数据,2023年,三明市三元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达标天数比例为100%,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68,全年没有发生污染天气,为全省设区市唯一。(记者 方炜杭)

  为确保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版本:IE浏览器9.0版本及以上; 谷歌浏览器 63版本及以上; 360浏览器9.1版本及以上,且IE内核9.0及以上。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