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三明工业历史从《沪明往事》看沪明情深 热议(八):此生亦是三明人

发布时间:2024-03-15 15:01

  2022年12月29日,由福建省委宣传部、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三明市委宣传部、上海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融媒体资讯中心、三明市融媒体中心共同制作的人文历史纪录片《沪明往事》正式上线。这是加快推进沪闽文化交流和沪明对口合作的具体成果,也是一部展示沪闽、沪明交流历史的主题文艺作品。

  沙溪河畔,黄浦江边。两个地理坐标间,横跨60多年的时间轴,浓缩的是一段激情昂扬的岁月,一份两地相融的深情,一座工业新城的崛起。大家观看纪录片《沪明往事》,无不感叹并为之动容。

  对于三明这座小城而言,我亦是外乡人,因一纸录取通知书来到了这个山清水秀的小小山城。

  三明不是沿海城市,不是一、二线大都市,也不是历史文化名城,一些想来享受青葱岁月的人儿们不由得怅然若失。我也有一丝丝的哀怨,但这小股哀怨的浪潮没有将我裹挟,反而引起了我对这座城市的好奇。

  连绵不绝的丘陵与沙溪,是我这个海岛人所未见过的别样风景;麒麟山公园、四贤文化廊、绿道等地标建筑令人乐而忘返;万达广场吸引无数游人消遣时光。但这些一眼望得到头的“网红打卡项”只是一座城市最浅表的东西罢了。这一座小城为什么会吸引全国人民的关注目光,原先只有一家豆腐铺的小镇是怎么发展的,三明更深层的文化内蕴是什么? 这些都让我想去探究这个小而充满魅力的城市。

  三明的文化基因可以追溯到朱子闽学,三明近现代的精神底色是伟大长征精神,而当代三明的城市气质则来自五六十年代上海工厂的迁援和大量工人们的扎根。她们,大概是小城来的第一批外乡人。纪录片中,作为第一批来明的上海食品厂党支部书记,侯水泉也为三明的落后感到头大。彼时的三明刚刚解放,过江没有大桥,房屋破旧不堪,用不上水电也吃不饱饭,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来自大上海的侯老作为干部带头,没有任何怨言,有的只是对当地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带领工人们艰苦奋斗的决心意志,他在这里扎下了根,成为“本地人”。

  当年轻人走出了山村的时候,有人却走进了大山深处。钢铁厂、标准件厂、纺织厂、食品厂……一座座上海工厂响应号召,在三明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结束了三明没有工业的历史,创造了一个个业绩辉煌,书写了三明乃至福建工业的崭新篇章。而大厂辉煌的背后,是一个个不远万里、不畏艰险的上海工人们。没有复杂的理由,只因一句“党指向哪里,我们就奔向哪里”,便将自己的热血播撒在异乡的热土上。他们中的大部分一辈子都生活在、甚至埋骨在了这连绵的群山之中

  这一句“不负”,不只是为个人,更是为人民、为这片土地的发展,为了国家的三线建设。

  时代巨轮滚滚向前,曾经创造过历史的工厂也随历史而去,还有一些上海工人退休回到了家乡。但沪明小学前的工厂烟囱遗址仍在提醒着人们这段往事,这段独属于这个城市的记忆,还有一些市民的话语里依然有浓浓的乡音。相比“眼看他起高楼”的城市皮囊,或许这才是属于一片土地更深层的、独一无二的东西。三明的过去是三明人的过去,也是一批批支援三明建设的上海人、闽南人…的过去,三明的未来就是现在的三明人的未来,包括我们这样来自海岛、戈壁、草原的年轻人。只有了解历史,牢记历史,内心深处与这个城市产生情感的共振,才能真正领略这个城市独特的气质与魅力。

  “沪”与“明”的缘分厚植了六十多年,如今仍在三明大地延续。第二代、第三代建设者们沿着前辈的足迹,接续着上一代的精神,在新时代承前启后,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