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三明人均收入三明:居民收入趋势向好 全面增长仍需发力

发布时间:2024-05-15 19:37

  东南网三明7月22日讯(本网记者 肖晓敏 通讯员 陈琳敏 余诗琳)上半年,三明市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加快恢复社会经济秩序,三明市居民收入状况逐步向好,但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居民就业、收入受到的影响持续性强,全面增长仍需加码加力。

  三明市委、市政府促进各项政策措施不断发力,加快推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居民收入恢复性增长。上半年,三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58元,同比增长2.5%,增速比一季度提高了0.2个百分点。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96元,同比增长2.9%,增速比城镇居民快1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快7.6个百分点。

  上半年,三明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8983元,同比增长3.7%,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7个百分点,拉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2个百分点,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工资性收入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一是私企雇员和灵活就业人员2月份未就业且基本工资无保障,由于计件(计时)工资为次月发放,根据住户调查方案记账要求收支实付制,这类人群3月份账页收入为零;二是绩效、文明、综治等奖金一季度基本发放到位,二季度居民工资收入增加空间较小。

  随着一季度疫情的影响逐步减小,居民经营陆续恢复营业,但仍有部分经营户客流量、业务量减少,经营状况不佳。上半年,三明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2834元,同比下降3.0%,降幅比一度季度收窄5.0个百分点,下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0.6个百分点。

  上半年,三明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1166元,同比增长7.2%,增速比一季度回落6.8个百分点,拉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0.5个百分点。财产净收入增速回落主要是因为2020年2月至4月份房租(含摊位费)减半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居民的房租收入减少。

  上半年,三明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2074元,同比增长2.6%,由一季度下降2.3%转为正增长,拉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0.4个百分点。转移净收入的增长得益于疫情形势转好,外出务工人员陆续外出就业,寄带回收入逐渐增加。

  城镇居民收入约六成来自工资性收入,而工资性收入对政策性影响依赖度高。一是随着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离退休人员养老待遇等财政增资政策和企业薪酬政策的趋于稳定,政策红利集中释放后,要有新的增长亮点难度加大。二是疫情下复工后受企业经营状况影响,部分居民收入降低,如将乐县廖某夫妻俩在同一家竹制品厂打工,工厂3月份已开工,但企业加工出口产品,目前因订单减少而降薪。

  受一季度疫情影响,部分经营户面临短暂停工歇业、业务量减少、成本明显上升、流动资金紧张等问题,尤其是农业经营户,虽已稳步复工复产,但仍处于投入和恢复的“阵痛期”。一是农产品销售困难。上半年,餐饮业对农产品的需求量较去年同期下降,农户商超对接难度增加,特别是疫情期间,农产品销量大幅下降,大量农产品囤积造成一定损失。二是农产品收购价下跌。如去年同期线元/斤,四季豆收购价格4-5元/斤,今年收购价跌至0.7-0.8元/斤和0.4-0.5元/斤。三是生产成本增加。如泰宁县熊某为蛋鸭养殖户,疫情以来,玉米饲料同比上涨4.2%,而鸭蛋售价同比下降16.7%,饲养成本上升和售价降低直接影响该户收入。

  三明市外出务工人员较多,主要集中在上海、浙江、广东、厦门、泉州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经营超市、餐饮、住宿等行业,如泰宁县涉及外出务工人员2.6万人。一季度受疫情影响,大部分外出务工人员推迟外出计划,小部分取消外出计划转在本地就业,随着疫情逐步稳定,外出务工人员得以回到工作地。虽然二季度寄带回收入逐步转向正增长,但一季度缺失的寄带回收入仍然使上半年收入减少,如翁墩小区阮某为出国务工人员,受疫情影响至今无法外出就业,1-5月仅有年底寄带回去年务工收入2.4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52.2%,虽然6月转本地灵活就业人员,但收入低不稳定,疫情将持续影响一整年的家庭收入。

  通过提高企业各项补贴、优化创业环境、调整产业结构、稳定企业岗位供给,鼓励引导居民本地就业,吸引高层次人才,以创业带动就业,不断激发劳动力市场活力。

  进一步完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优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有效降低居民基本公共服务支出,保障居民收入水平。以消费拉收入,2020年上半年三明居民人均生活消费为9525元,同比下降3.3%,增幅同比回落9.3个百分点,居民的消费被压抑。建议出台释放居民购买力的相关政策,提振消费信心,增强市场活跃度,促进收入回升。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地,针对企业存在的实际困难给予服务、扶持,同时从疫情中寻找发展契机,做好产业承接,吸引优质投资,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完善金融市场管理,确保良好的金融环境服务,为居民信贷、理财保驾护航。三是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适当调整门槛,扩大受益范围,帮助中小企业发展。

  加强农资监管,强化源头治理和全程监管,进一步规范农资市场秩序,保证农业生产安全,控好农资价格,保障化肥、农药等农资顺利购买。加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支持力度,促进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全产业链升值,带动农村居民融入产业链,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加强技术指导,采取分批培训、入户指导、现场展示、资料发放等多种形式,开展耕作技术、农资知识、农机维护等技术培训和宣传,为广大农户提供良好的技术环境。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