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三明市金星工业园区重磅!三明将建设一个“上海城”

发布时间:2024-05-16 17:20

  区委书记温毅出席会议并讲话,上海同济工程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调研组王晓睿一行,区领导陈一龙、高再贤、叶皓华、苏奕泰、肖方杰、王建峰、夏永桦等参加研讨。会上,与会人员围绕“上海城”项目建设充分发表意见建议。

  温毅对上海同济工程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调研组一行来元参与“上海城”项目设计研讨表示欢迎。他表示,要牢牢把握宝贵历史机遇,把“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作为建设“上海城”项目的指导思想,为三明打造新时代沪明对口合作典范作出三元贡献。在“上海城”项目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融合沪明两地城市记忆与文化内涵,吸纳推广海派文化、潮流文化等“上海韵味”,紧跟行业新模式、新业态、新趋势,提升文化影响力;要引进更多高品质消费内容,展现传统文化和现代元素相互“碰撞”的消费新场景,打造满足群众品质化、多元化消费的城市会客厅,努力形成沪明文化交流的“小论坛”;同时,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推动项目建设设施完善、管理有序、服务质量高,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与游客休闲体验感,打造高品质生活示范街区。王晓睿表示,“上海城”项目地处三元核心区,做好规划设计意义重大,公司将主动出谋划策,进一步吸收借鉴上海市在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的典型经验做法,为项目设计提出更多更好的意见。同时,进一步开展区域联动,充分吸纳全市各地文化风情,将“上海城”打造成为文化交流和成果展示的新平台。

  20世纪60年代, 为弥补三明工业基地企业门类的短板,解决民用工业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完善工业体系,福建省政府和上海市政府协商,将部分上海轻工企业迁入三明,促进三明的轻工业建设。

  沪明两地在国家战略调整的大背景下开展紧密合作,为三明工业城市的崛起增添了生机和活力。基于三明工业基础、实际需求和承受能力等因素,上海对三明给予了大力支援,先后迁入轻工、化工和手工业等多家企业。上海对迁明企业采用整体搬迁,人员随厂迁移的支援方式,并对在沪事宜进行统筹管理;三明负责项目在本地的一切工作,如勘察厂址、安置迁入职工及家属等。双方分工明确,密切配合完成搬迁任务。

  数以万计的上海子弟跟随列车向南飞奔入明,面对荒山野岭、荆棘草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斗严寒、战酷暑,披荆斩棘,移山填谷,挑土开荒、搭盖工棚、建设厂房……

  从1959年到1970年,短短十来年,18家上海轻工企业迁入三明,加快了三明工业基地的建设,为三明输入了一大批技术管理人才,形成了宝贵的迁明建设精神,也为沙溪河畔新兴工业城市的崛起,注入了重要的驱动力。

  上海三星糖果厂,是上海迁明的第一批企业,后更名为三明食品厂。1960年前,三明生产饼干的都是一些小作坊,饼干制作工艺简单,没有发酵、没有添加麦芽糖,吃起来就像青瓦片一样,更别提美味了。上海三星糖果厂搬来后,其生产的糖果、饼干等30多个品种,成了那个时代专属的甜蜜味道。它的进驻,填补了三明没有现代正规食品企业的空白,为三明食品工业发展奠定基础。

  福建省三明纺织厂前身为上海国棉第26棉纺织印染厂。1970年10月迁入三明后改称三明纺织厂,同年12月15日正式投产,为三明的纺织业乃至全省纺织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金雀”牌纱线、“奔鹿”牌牛仔布被评为福建省名牌产品,“奔鹿”商标还被认定为福建省著名商标。2000年改制更名为福建省三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有关上海职工支援三明建设的那段记忆,总能在不经意间被唤醒。老建设者们是三明发展变迁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是三明发展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沪明小学的“前身”,是三明纺织厂的一部分。“取名‘沪明小学’,也是为了纪念老建设者们的辛勤付出,感谢他们为支援三明作出的贡献。

  福建省三明印染厂前身为上海立丰染织厂,1938年由盛杏卿创建。1966年10月内迁三明,更名为福建省三明印染厂。迁厂的第49天便投入生产,印染出“跳鲤牌”大红布,由此结束了福建靠手工印染的历史。1993年改制更名为福建省三明立丰印染股份有限公司。

  三明市第一服装厂,前身为上海市奇美内衣厂,成立于1944年,1961年3月迁入三明,其拳头产品金鱼牌衬衫、“舒而美”服装质美价优,畅销全国。1980年3月,为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三明市革委会批准同意增设三明市衬衫厂,“金鱼牌”衬衫于1981年荣获福建省名优产品荣誉。

  图为80年代,三明第一服装厂生产的金鱼牌衬衫和“舒尔美”时装,来源于三明档案馆馆藏

  三明市印刷厂前身为上海长宁印刷厂,1960年11月从上海迁入三明,与三明人民报社印刷厂合并,更名为三明日报印刷厂。1967年,企业更名为三明市印刷厂。1988年,增冠第二厂名“福建省第二新华印刷厂”。

  三明市皮鞋厂前身为上海永久皮鞋厂,1961年3月迁入三明,更名为三明市皮鞋厂,1992年更名为三明市鞋业总厂。

  三明市五金厂前身为上海傅振兴五金厂。1961年11月迁入三明与三明五金厂合并,仍称三明市五金厂。1969年把生产螺栓部分的人员和设备与金属制品厂标准件车间合并成立三明市标准件厂。三标厂是福建省最大的生产标准件的企业。

  1962年3月,依照上海市委决定由上海玻璃仪器厂和上海协隆玻璃厂等单位抽调一批生产骨干和一个建厂领导班子支援三明工业建设,后吸收富兴铁厂部分职工和从江苏招一批有技术专长职工共80余人成立三明市玻璃厂。

  三明市电工仪器厂前身为上海新兴电机厂,1959年5月从上海迁入三明,当年并入福建省三明机器厂,1960年3月更名为三明化工机械厂

  建厂初期主要为三明钢铁厂、三明化工厂生产一些零配件,1964年首次生产石油设备1200毫米圆箱式压滤器。由此三明化工机械厂进入了全国炼油化工机械行业。

  经过10余年“开疆拓土”,1971年,上海迁明企业工业产值占三明全市的36%,成为三明乃至全省轻工业的骨干。当时,有不少企业推出了自己的品牌产品,且具有了相当的发展规模:食品厂的鹅牌咖啡茶、纺织厂的奔鹿牌细纱、印染厂的花布、胶合板厂的企鹅牌胶合板……这些产品都有一定的知名度,有些还填补了省内的空白。

  三明由工业而生、因工业辉煌。福建省第一吨钢铁、第一台载重汽车、第一台洗衣机、第一台黑白电视机都诞生在这里。经过六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三明聚集了全省最大冶金、造纸、水泥、重卡等生产企业,已形成了 11个门类、37个行业的综合工业体系。

  ┃最三明综合三元区委办、福建发布、三明市融媒体中心、澎湃福建、三明档案、聚焦三明、三元之窗编辑,转载请备注完整出处。

  ┃联系地址:三明市三元区双园新村50幢B座20楼2005(市图书馆、艺术馆楼上)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