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三明市工信局网站

发布时间:2024-05-25 11:31

  2024年3月28日上午10点市工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郑晔接受三明市政府门户网站专访就“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主题与广大市民直接在线交流,倾听群众心声、解答热点难点问题。欢迎网民踊跃提问,积极参与!

  网友们好,这里是三明市政府网“在线访谈”,很高兴又如期与大家相聚在屏幕前。今天做客访谈室的嘉宾是市工信局副局长郑晔,他将围绕“推动新型工作化发展”这一主题与大家在线交流。郑副局长,您好,欢迎您!

  好的。去年9月,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召开,这是首次以新型工业化为主题召开的全国性会议。会前,习专门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规律,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习指出,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完善党委(党组)统一领导、政府负责落实、企业发挥主体作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做好各方面政策和要素保障,开拓创新、担当作为,汇聚起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力量,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三明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要注重两个方面的衔接贯通:一是要务实有力施策,深刻把握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外部环境、内涵要求和目标任务,更加注重创新赋能、协调并进、绿色转型、开放合作、共享成果,努力培育更多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制造强市。二是要务求全面落实,积极构建党委领导、企业主体、各方联动的工作格局,持续完善政策体系、提升服务效能,加强督导检查、比拼亮晒,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工业是三明稳大盘的“压舱石”、稳就业的“顶梁柱”。自1957年“小三线多年发展,三明积淀了深厚的产业基础、社会基础、人才基础,形成38个行业大类的综合工业体系,培育形成了以钢铁与装备制造、新材料、新型建材、高端纺织为主“2+2+1”现代产业体系。一是工业经济在壮大。全市工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568.3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982亿元,对GDP贡献率超50%,1563家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突破3300亿元。二是产业结构在优化。2023年,钢铁与装备制造、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占工业比重为36.1%,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比重提升至6.0%,生物医药产业入选首批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三是创新动能在增强。民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更加突出,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中,民营企业分别为249家、117家,分别占比96%、89%,1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7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家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均为民营企业,涌现出海斯福、翔丰华等行业领军企业,有力支撑了全市新兴产业保持20%以上的年均增速。四是绿色转型在提速。“十四五”以来,全市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3.6%,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14家、绿色园区2个,省级绿色工厂43家、绿色园区10个。

  党中央提出的新型工业化任务,与之前的工业化要求相比有一系列新要求,体现出一系列新特征。主要有5个方面:①新的生产技术: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等新的生产技术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全面普及;②新的发展目标:产业安全自主可控、产业基础能力高级化、产业竞争力持续提升成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要目标任务;③新的发展模式:发展动力创新化、产业结构高端化、区域布局集群化、产业组织结构协同化成为新型工业化高效率发展的主要路径模式;④新的发展成效:新型工业化具有产品质量高、生产效率高、资源利用效率高的特点,实现新型工业化,质量和效益水平需达到新的高度;⑤新的全球格局: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新型工业化发展面临的全新格局。

  一要加快产业赋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导企业加快自主创新、产业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产业科技创新链;加快园区标准化建设,深入实施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工作方案,加快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实施“千员万企”服务行动,推进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重点产业的创新应用,加快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发展;着力破解产业引才困局,深化“人才飞地”模式,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等制度,柔性引进一批紧缺急需人才、共同培养一批高端专业人才,同时借力高校、科研院所力量,培养更多高素质产业工人、技能人才。二要优化产业结构。一方面,实施增资扩产专项行动。大力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一企一策”“一业一策”推动企业工艺提升、装备升级、产品创新,促进钢铁、装备制造、纺织、建材、竹木加工、绿色食品等传统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发展专项行动。突出特色化、集群化,加快补齐产业链缺失环节,促进氟新材料、石墨和石墨烯、生物医药、稀土新能源、硅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提速增量、倍增发展。三要壮大县域经济。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工作部署,全力推动重点产业链统筹布局、合理分工、错位发展,通过打造县域发展新增长极,推动我市产业规模体量持续扩大、优势主导产业链规模占比提升,夯实新型工业化县域阵地。四要培育优质企业。落实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工作机制,加快壮大一批龙头企业,推动一批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打造一批细分领域“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力争形成“大中小+上下游”共生共荣产业生态。同时,围绕工业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培育一批“链主”企业,鼓励“链主”企业通过参与或自建开放共享平台,携手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建立联合培训、标准共享、配套服务的协同管理与发展体系,促进产业链企业融通发展。

  绿色发展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必然要求。我们要牢记“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做实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文章。一要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发挥三明好山好水好物产的优势,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把握“双碳”政策、以竹代塑等机遇,打造一批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要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进矿产资源循环化利用和全产业链条开发,扶强做大绿色建材、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等关联产业。要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永安抽水蓄能电站等清洁能源项目建设,因地制宜拓展光伏产业、风电产业以及储能产业板块,培育绿色经济新增长点。二要打造绿色发展平台。当前,我市园区土地利用效率不高、环保压力较大。要持续推进园区平台整合提升,加快新园区标准化建设和现有园区改造提升,有效盘活利用低效闲置土地,提升亩均产出效益。要进一步完善资源要素配置和安全、环保等设施配套,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绿色工业园区。三要守好绿色环保底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严把项目环保准入关,完善环境保护规划、环评等源头预防体系,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上马,防止“拣到篮子都是菜”。要以中央环保督察通报问题整改为契机,切实解决好园区、企业突出环保问题,加强重点排污企业监测,加快节能减污降碳技术推广,决不能为了经济发展牺牲生态环境。

  开放发展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途径。要抢抓沪明对口合作、新时代山海协作、京明科技合作等政策机遇,探索“先进地区的企业+三明资源”等开放合作新模式,乘势而上、借力而为。一要借助大平台。去年11月我市与上海合作共建的沪明临港产业园揭牌运营,我们要持续深化沪明对口合作,强化与上海市国资委等对接,驰而不息推动既定合作事项落地,加快推进沪明临港产业园建设,引入先进理念、资本、管理、技术、人才,打造对外吸引力、综合竞争力较强的高新产业集聚区。二要招引大企业。去年来,我们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常态化加强与上海龙头企业对接,签约了3批次52个项目、总投资300多亿元,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项目落地实施。下一步,我们要坚持以资源引资本、用时间换空间,围绕产业链缺失环节,强化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既要加强与上海、北京、厦门、泉州等地行业龙头、领军企业对接,对重点项目实行专班推进,精准引进落地一批具有引领性、带动性的大项目好项目;又要积极参与各地的产业发展论坛、展会以及贸易洽谈等活动,加强上海等地来明重点客商信息共享,千方百计寻找商机、促成合作。特别要抢抓省里支持新时代山海协作的契机,围绕构建“泉州链主+山区配套”空间链,推进泉三对口协作,共同策划生成一批强链扩链型、集群配套型项目。三要拓展大市场。深入研究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的企业、市场和规则,深化与各类大企业合作,用好闽光云商等渠道,积极抢滩“长三角”大市场,策划开展更多供需“手拉手”专场对接会,打开销路、拓展出路。

  共享发展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根本目的。要牢记初心使命,推动工业化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群众。一方面,要以新型工业化促共同富裕。一体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加强小微企业、初创企业的金融服务,完善稳工稳产促就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留明就业等政策,常态化开展创业就业培训、用工对接,促进高校毕业生留明发展、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以高质量就业促增收、促共富。另一方面,要以新型工业化促治理提升。完善支撑新型工业化的基础设施体系,推动人口、产业、要素集聚,让城市更加宜居宜业。要用好智能化、信息化手段,总结推广“e三明”、沙县智慧治理服务中心等做法,提升化工园区、矿山、建筑施工等安环一体化水平,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前段时间了解到我市出台了一季度“开门红”政策文件,企业怎样才能享受一季度增产增效用电政策补助呢?

  市政府1月5日出台了《关于促进2024年一季度工业生产稳定运行有关措施的通知》,明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且2024年一季度工业用电同比增长5%及以上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按2024年一季度用电同比增量给予每千瓦时最高0.05元奖励,其中,纳入2023年省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年报库的企业按2024年一季度用电同比增量给予每千瓦时最高0.1元奖励;2024年一季度新投产纳统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按2024年一季度用电量给予每千瓦时最高0.01元奖励。一季度工作结束后,市工信局将联合市财政局、电网公司,摸排符合条件的企业并及时兑现奖励资金,推动资金直达企业助推企业发展。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