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电影《你好,李焕英》火了。电影源自导演贾玲本人真实的生活经历,反映了一份感人肺腑的母女情。不知道大家在观影的时候,是不是有这样的疑惑:故事明明发生在湖北襄樊,为啥说话是北方口音?这不只是自带欢乐气氛,方言的背后,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三线年代,新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形势。主席作出了一个重大战略决策,在中国中西部的十三个省、区进行一场以备战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工业和交通建设,即三线建设。作为新中国第一个最完整、最先进、规模最大、职能最全,有着“共和国长子”之称的东北重工业基地,担负起支援三线建设的时代重任。航空工业和老一代航空人,也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其中不乏感人肺腑的故事。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和国家国防军队建设需要,“好人好马上三线”,沈阳老工业基地一大批技术骨干人员,携家带口跨越了几千公里的距离,来到贵州安顺这个城市,并在这里扎下了根。
那时的厂房与家属区建设遵循着“靠山、隐蔽、低矮”的原则。干打垒——这种极为简易的大庆油田标志性住房模式在三线落了地。“我家六口人分到了一个20多平的套间,一住就是十多年。那时的‘干打垒’只有两层,洗衣服、洗菜等都是共用一个大水池子,上厕所也需要跑到楼后的公共厕所去。” 航空工业贵飞职工丁刚说,“随着工厂各项生活配套措施的慢慢完善,也建起了带上下水的三层住房,再后来又有了二室一厅带独立卫生间的楼房。”
改革开放后,许多“山沟沟”里的三线企业开启了向城市迁徙的前奏。先是近2000户的“云马小区”拔地而起,第一批贵飞人开始进了城,几年后“云马雅沐园”和“贵飞新区”等家属楼相继落成,大家住上了电梯楼。新的航空园区整洁、干净,厂房内配备了高端的零部件加工生产机器,一个现代化的企业正不断蜕变。
贵州安大航空锻造有限责任公司的主要工厂车间均诞生于“三线日,首批来自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开拓者们正式开始为工厂选点。当时选址有特殊的环境要求,一是要山高有洞,厂房多数进洞,以洞定点,有高山环抱能使厂房隐蔽;二是工厂附近应有荒山坡,便于工厂今后开发农场;三是不许占用良田好土。开拓者们从一个叫平坝的地方作为出发点,经常是一早带上一包干粮、一壶水就出发,几个人串石林,爬山入谷,哪有高山往哪进,哪有山洞往哪钻。因此,一个手电筒、一张地图是随身必备之物。在钻山洞的时候,大家都试探性地往洞里丢石块,观察里面有什么动静,才进洞。很多洞里有蝙蝠,有时也会飞出一只鹰或其它鸟。即使有七、八个人做伴,但洞里黑呼呼、阴森森的气氛总使人感到恐惧。
开拓者们白天进入现场观察地形,规划设定厂房位置,按生产工艺程序,尽量按流程编排厂房顺序。晚上点起蜡烛,规划工厂设置,每个厂房都按设备提出讨论方案尽量做到具体、细致、数据充分。
经过50多年的发展,在原本荒无人烟的大横山下,建立起一家科研队伍精良、各类设备完备、锻造门类齐全的专业化锻造企业。如今的安大,每年为航空航天、船舶汽车、石油化工、工程机械等行业提供各类优质锻件,为我国航空事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为航空工业陕飞建设之初的厂办秘书,没有人比王新潮更了解那些年的三线建设。回忆起那段岁月,花甲之年的王新潮心里更多的是幸福。“那时候没啥好条件,哪里最辛苦,老厂长就和职工们一起把铺盖卷搬到哪里,大家伙同吃同住,并肩作战。”
“行军床”文化是怎么来的呢?那个年头工厂条件十分艰苦,老厂长扛起简单行李一头扎进生产现场,没有配备行军床,找块木板或草席铺在地上当床板,每天凌晨两点前几乎就没睡过觉。批文件、处理厂务,掌握现场当日进度,协调解决各方问题,设备紧张,甚至半夜跑去库房清查铆枪数量……“高强度的工作,把陪同的厂办秘书累倒了三个,那是用命在工作啊!可谁也没退一步。” 王新潮说。
作为从患难与共、责任同担中走出来的老三线航空人,他们是拿自己的行动诠释“航空报国”这四个字。
如今,当年那个“老破残旧”的三线小镇焕然一新,集万名技术、技能人才,集设计、试验、零部件生产、总装、试飞于一体的一座现代化飞机城正日益崛起,花甲之年的王新潮更是感慨良多,他说,“作为陕飞航空事业发展的亲历者,三线国防企业建设的见证者,为祖国国防事业贡献青春,我们无怨无悔!”
航空工业宝成第一代创业者,如今87岁的王桂兰老人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当年在沈阳的时候,家里都是铺着木地板的。1956年8月21日,他跟爱人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一起从沈阳119厂坐着绿皮火车,带着当时才一岁多的大女儿,来到了陕西宝鸡,参与宝成建设。
“下了火车,当天正下着大雨,车到姜城堡,我们就躲在一截大水泥管道里避雨。开始安排住招待所,后来每家住的都是‘干打垒’,烧的都是柴火,平时喝水也困难,福利区都是泥地,时不时还能听到狼叫。”王桂兰回忆。
宝成这里也是边基建边生产,由于当时新品任务比较多,王桂兰作为描图员,任务也比较重,当时也没电脑,经常加班加点到深夜。“我爱人是车间主任,经常也是加班加点,孩子没人管,我们只能把孩子独自反锁在家中,那个时候我们都没有过多考虑个人的事,国家需要我们到哪里,我们就到哪里参与建设。”
如今,还有很多“三线人”,继续发扬老一辈的“三线精神”,为建设航空强国,接续努力着。
航空工业电源陈菲:“在母亲的教导下,我顺利地成为幼儿园的一名办事员,在岗位上尽心尽力。对于每次的进步,她都会为我点赞。我的母亲是教育工作者,年年被评为局里的先进工作者。我为有这样的母亲而感到骄傲。
航空工业电源李倩:“你教会我要想享受生活就要靠自己努力,你教会我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你教会我爱,你教会我平等和独立,你教会我尊重别人,你教我待人接物周全大方……你也在与我的相处中爱我,尊重我,和我一起成长。你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书写了我的人生,到现在也还未停笔。”
航空工业导弹院章惠君:“我的妈妈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女性,任劳任怨,朴实无华,心地善良,平时最怕给别人添麻烦。妈妈年轻时身体素质很好,学生时代曾当过跳伞运动员,还曾拿过洛阳市元旦长跑女子第一名,如今七十多岁依旧每天坚持锻炼。老妈人缘极好,拳友、剑友、歌友、牌友……好多的朋友,每天除了操持家务外各项活动排得满满当当。哈哈,老妈快乐全家快乐。希望未来的日子,妈妈天天健康开心,让我们能一直好好宠她。”
航空工业导弹院张婕:“妈妈是我心中最坚韧美好的向阳花。小时候,总崇拜地看着她百变出“花氏新衣”、“老妈牌美食”;入职后 ,又仰望那个优雅能干出众的她;回到家,更依赖阳光明媚智慧的老妈。她家里家外忙忙碌碌,带大了我们姐弟仨,也带大了我们仨的娃。妈妈努力地撑起了所有,愿岁月不老,父母安好,我们的幸福一直不散。”
如今这些“三线厂”,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更有一些三线厂纷纷迁出大山,走上转型发展之路!而 “三线人”奉献自己的青春,将航空报国的火种一代代传承下来。他们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祖国,他们的故事,是永远被铭记的青春故事!
联系人:李
手机:13658489879
电话:0598-8591900
邮箱:59896898@qq.com
地址: 三明市三元区碧桂园247幢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