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在三明有一条以人民的名义命名的路2024-06-03三明什么时候建市的

发布时间:2024-06-03 22:40

  路名,是解读一座城市的空间密码,也是诠释一座城市历史内涵的参照物,承载着城市的发展变迁。来过三明市区的人都知道,三明有一个特色,就是路名特别好记。列东街、新市路、工业路,东新一路、二路、三路……,即便是对于头一遭来三明的游客说,记起这些纵横交错的路名也是不费劲儿的。

  如果我说,三明市区有这一条路是以人民的名义命名的,就叫做人民路,相信绝大多数三明人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是哪一条路。其实,人民路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东新二路。

  1958年,三明建市以后,市区新建和扩建的路、街,大多没有法定的名字。在文革期间大搞“一片红”,市区的路名大部分更改为红旗、红卫、红光、前进、解放等术语,给城市建设、群众记忆、交通通讯带来许多不便。

  1980年1月,三明地革委按照中国地名委员会《我国地名命名、更名的暂行规定》的要求,对全市722个地名进行全面普查和反复核调后进行标准化处理。其中更名38各,命名21各。如,原文革路更名为崇宁路。前进路更名为中山路,红路更名为新泉路,群众路更名为东新一路,而人民路,也更名为东新二路。

  新泉路:此地有一条山泉流入沙溪河连接新市中路,由新市中路与山泉各取一字为名。

  在东新二路的顶端,是三明市老图书馆大楼,老三明人都喜欢叫它“钟楼”。大楼始建于1986年,占地1600㎡,背靠蔚蔚青山,台阶下东新二路直伸数里,态势庄重,交通方便,是三明市区地标建筑之一。如今图书馆已搬迁,目前在大楼里办公的是小编所在的三明市档案局(馆)和数字三明建设办公室。

  常有人戏说,东新二路应该叫做“府前路”,因为这是三明市政府的所在地。1977年10月,三明地革委征用了三明市城区公社27.88亩土地,用于兴建三明地区行政公署办公楼,也就是现在的三明市政府办公楼。

  早期的市政府大院是有围墙的。1999年,时任三明市长的蔡奇曾力主拆除政府大院的围墙。2011年。蔡奇重回三明市,他说“阔别三明12年,今日就地重游”;“回想创国家园林城市的关键之举,是拆除政府围墙,把绿地还给百姓。而今政府大楼还是老样子(七十年代建筑),且是4D危房,颇有感慨:这座城市该变的在变,不该变得依然没变。”

  这是三明市区的一大交通枢纽,连接列东街和东新二路两大交通干道。位于左侧的是三明宾馆。

  1978年,福建省侨办为安置印尼等归侨、难侨的就业,向国务院侨办申请建设三明宾馆,同年,国务院侨办批复同意,1983年建成投入使用。三明宾馆就是天元国际的前身。

  在三明宾馆的对面,有一个地方不能不提,这就是三明市邮电管理局。这十几年,电信业发展快速,人民的通信变得便捷起来,即便隔着大西洋,也能通过可视电话交谈,仿佛亲人就在眼前一般。

  但在80年代,通信可远远没有这么方便。1987年,为了满足市民的通讯需求,经过市邮电管理局的多方努力,在省邮电管理局的支持下,成功引进“日产F-150型”长、市程控交换机。引进这个项目一共花费了76万美元,这是这个时期全省乃至全国最先进的程控交换设备。

  从前,三明流行一句顺口溜“乡巴佬进城,一身趟绒,先进饭馆,后逛列百。可见,列东百货在三明人心中的位置。

  在东新二路的底端是三明市场。经过整改后的三明市场消除的消防隐患,布局合理,整洁敞亮。其实,在1981年,这儿也经过一次大整改。

  1981年6月29日,时任三明市委书记的袁启彤同志就在这里召开了一次现场会,研究怎么解决“脏乱差”问题,怎么解决市民们反映的“购物难”、“吃菜难”的问题。会后,对当时的列东农贸市场,也就是现在的三明市场进行了整改,进行彻底的卫生大扫除,沿街店铺也利用起来,不仅是国营商店,集体甚至个人也能够申请承包经营。不过短短几年的时间,三明市场的面貌焕然一新,一楼整齐地排放着时令蔬菜和瓜果鱼肉,二楼和三楼则供应服装。

  伫立江滨回望东新二路,风雨四十余载,这条路,这座城,“该变的一直在变,不该变的依然没变”。

  图文由三明市档案局编研利用科结合馆藏资源编辑整理,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联系电话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