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行业动态

三明模式三明不拘“山区之困” 多元探索发展新路

发布时间:2024-11-16 23:01

  地处福建内陆腹地却不拘于“山区之困”,依托产业协作、优势共享,在闽西南协同发展的十年间,三明市逐渐探出了一条产业融合、文旅并进的发展新路。

  围绕“沙县小吃”金字招牌塑造文化街区,将客流“引进来、留下来”;传统工业转型升级,“三明造”走向世界……11月12日—13日,“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厦门日报记者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大型全媒体采访活动来到了第三站——三明市,记者先后走访大田、宁化、永安、沙县,看红色革命老区如何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迸发新生活力。

  三明市大田县上京工业园区是一个以铸造和装备制造为主的产业集聚区。2021年,福建闽西南城市协助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与本地国有企业合作共建大田经济开发区上京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及公用配套设施,项目一期总投资1.2亿元,有力推动大田铸造和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

  从“山间一隅”到产业重镇,大田上京实现了华丽转身。如今,上京工业园内15.8平方公里土地实现了从粗放型向集约型高效利用,依托优质政策与产业基础,围绕机械铸造和装备制造逐步构建起的百亿产业链,激活着这片发展热土。

  至此,山区不再是发展“包袱”,而是发展的希望所在。2021年,福建闽西南城市协作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在三明市内率先“落子”大田,与当地国有企业共建上京工业园闽西南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合作项目,在初建阶段完善配套设施,为园区招商“筑巢引凤”。

  “除了扎实的工业基础外,独特地理区位也是我们大田发展的天然优势。”大田经开区管委会人员说,位于三明市最南端的大田县可谓三明发展的“桥头堡”——毗邻泉州、漳州、龙岩各县市,以密集的交通线与厦门紧密相连,这为大田县融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充分利用各方优势资源开拓了前路。

  走进上京工业园清航无人机生产厂房,以双旋翼结构设计的无人直升机吸引了众人目光,这款设备单趟飞行载重量达到250公斤,载重能力行业领先。“无人直升机旋翼安装所需的螺杆等零部件已实现厂内自生产,而一些直升机的起降平台以及测控车等高精尖系统设备,则是联合厦门国有企业共同研发的。”福建清航装备副总经理陈建财介绍,目前依托厦门市场,企业已签订约8.4亿元的采购合同。

  由初级加工向机械铸造、装备制造转型升级,大田上京工业园区的发展故事还在续写。依托园区对新产业、人才和创新要素的集聚作用,园区正加快推进企业机器换工、自动化改造、智能制造迭代升级。专业化、集群化、平台化……产业集群效应正逐渐显现,锚定“2035年总产值达200亿”工作目标,大田的产业发展将大有可为。

  永安闽中公铁联运物流基地项目是全省首个公铁水多式联运的物流项目,总投资33.45亿元,项目已列入省重点和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项目。项目计划分三期进行建设,一期为综合物流园,二期为铁路港建设,三期为三明永安港区建设。目前二期铁路港建设正在全力推进。

  青山如绿屏,沙溪似玉带。205国道旁,兴泉铁路线与鹰厦铁路线在这里交会,而后各自“奔赴”泉厦。这里是位于三明市“永安尼葛高新技术开发区”北部的永安闽中公铁联运物流基地铁路港建设项目一期铁路专用线日上午,永安市交通发展集团董事长傅才发带队,检查铁路专用线的“四电”(通信工程、信号工程、电力工程、电气化工程)安装情况。“铁路专用线已在上个月完工,目前正处于分段验收阶段。”傅才发说,顺利的线月底完成验收后正式投用。

  现阶段的二期铁路港建设总规划面积约652亩,总投资8.68亿元。包括已完工的铁路专用线在内,物流总部及仓储区和保税物流中心,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这里将建临时转运区,对面紧挨着鹰厦线的区域,将来会建成集装箱堆场……”傅才发介绍说,铁路港建设对永安、三明,以及对闽西南的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将原先的公路运输升级为公铁水联运,以铁路专用线串联起兴泉线与鹰厦线,以沙溪串联起闽江,不仅有望大大降低物流成本,更重要的是将拓宽闽赣货运通道,连通福州港、湄洲湾港、厦门港三大口岸。他表示,这些都有助于将来永安成为对接长江中下游经济带,辐射珠三角经济区,联系南北货物的重要纽带,闽赣货物出口的前哨站;也将成为串联三明、龙岩、南平,打造南三龙物流发展带,与沿海的福厦泉漳遥相呼应,开拓双核驱动的福建物流发展新格局。

  目前,一期铁路专用线已与厦门象屿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核心成员企业——象道物流集团公司,签订了闽中公铁铁路专用线营运协议,后期将由象道物流全权运营。傅才发说,希望通过“强强联合”,将公铁联运物流基地打造成为提升闽中工业竞争力的重要引擎。

  沙县东门街区是沙县城区仅存的一片保留相对完整的历史街区,2017年被列为福建省第二批历史文化街区。沙县东门历史文化街区提升改造项目,是福建闽西南城市协作开发集团与沙县区协作的重大项目,总投资约3.1亿元,已纳入2024年福建省重点项目。

  11月12日下午,沙县区东门古街97号,伴着古风乐曲,身着汉服的游客王颖正与闺蜜边泡着沙县特产红边茶边歇脚。她们从龙岩来玩,本想来沙县品尝小吃,却意外被东门历史文化街区所吸引。

  她们泡茶的茶舍是曹振懋之故居,这座有着清末闽派建筑风格的古宅已有100多年历史。沙县东门历史文化街区建设专班工作人员吴永松介绍说,该建筑占地1000多平方米,用材考究,园林造景处处可见匠心。在东门历史文化街区提升改造中,这里华丽转身为沙县特产红边茶“代言”,成为“遇见红边茶”茶舍。

  在这个福建闽西南城市协作开发集团与沙县区协作的重大项目中,“活化推动保护、以文旅促进古城复兴”是思路也是灵魂。三明闽西南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招商营运部部门负责人王璐告诉记者,街区招商依托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适度“活化”利用老建筑,植入文化、旅游、商业、休闲等多元复合功能。

  走在千年前即形成的“两路九巷”中,沙县自宋至清年间的繁华仿佛重现眼前。“这里既是沙县的主要商业街道,又是当时进入县城的重要官道,是沙县保存最完整的古街区。”吴永松介绍说,街区总占地面积21.77公顷(核心保护区4.9公顷),内有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不可移动文物、48处历史建筑。记者了解到,改造提升项目于2021年启动建设,目前已完成四巷改造、核心保护区提升等重要项目。

  今年国庆假期,这里吸引了大量游客打卡。“沙县小吃将游客‘引进来’,提升改造后的街区实现了将游客‘留下来’。”吴永松说。

  长征文化公园(宁化段)建设围绕“长征出发 撤离苏区”主题定位,针对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再现和教育培训六大重点基础工程,设计项目17个,实现了对28处革命文物的保护修缮及5处革命文物的陈列布展,为长征文化公园建设提供了重要资源依托。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三、第五军团(即红军第一方面军,亦称“红军”)从福建西部的长汀、宁化和江西南部的瑞金、于都等地出发,开始战略性大转移。彼时的苏区重点县宁化,由此定格在了历史坐标中。

  在宁化县长征精神教育基地,“千担纸、万担粮”“割掉髻子当红军”等脍炙人口的故事,以声光投影、实物解读等形式重现。“宁化县长征精神教育基地占地面积约38000平方米,展陈面积近6000平方米,是省内规模体量最大的红色主题场馆之一。如今,它已成为闽西南乃至全省重要的红色研学、干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宁化县长征出发地遗址保护中心主任邱明华介绍,宁化是福建征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重点建设的两个县之一,有17个项目列入《长征文化公园(福建段)建设保护规划》。

  不仅要讲好长征故事,更要做好红色文章。如今,在深化长征文化公园(宁化段)建设中,宁化县积极探索发展新路径,在保护展示中传承、在文旅融合中发展、在研究挖掘中阐释、在教育培训中铸魂——《风展红旗如画》情景剧逐渐走红,宁化凤凰山红军长征出发重点展示园、宁化革命纪念园等红色旅游景区持续升温,今年国庆假期迎来近23.1万人次客流。“红”“绿”“古”“客”文旅融合、串联成珠,数十年前红军走过的长征路,如今正逐渐成为革命老区宁化高质量发展的致富路。

  大山里讨生活,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变为商品优势?怎么发展才能更有奔头?在融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的十年间,三明市给出了答案——

  强化土地集约利用,依托本地工业基础,积极与厦门、泉州在石墨烯、稀土和先进装备领域深层合作,百亿产业链在大田县落地生根;擦亮“沙县小吃”本地金字招牌,探索“小吃+文旅”发展新业态,将游客“引进来”更要“留下来”。

  回头再看,山区发展先行经验已在三明的实践中逐渐显现——既不盲目模仿外地模式,也不故步自封,在区域协同发展的进程中,三明通过产业协同与错位发展,促进本地产业跨市协同招商和产业链布局,如今三明与厦门、泉州等地梯度发展、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协作体系逐渐形成,这也使得本地传统优势产业形成“老树发新枝”的良好态势。

  业内专家认为,三明以“因地制宜”为主线,在与周边城市的协同中,巧妙地将本地资源整合进更大的发展格局,这种思路,让三明打破山区的发展瓶颈,找到了发展新路,提供了发展新样本。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