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这座位于福建的城市,在纺织产业的发展历程中,正书写着一部波澜壮阔的篇章。长期以来,纺织产业作为三明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舞台上熠熠生辉。
三明是福建纺织工业重要发源地之一,其纺织产业发展源远流长。在发展过程中,全市秉持 “一盘棋” 思路,将高端纺织特色产业链的 “延链补链强链” 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经过多年的精耕细作,三明已形成了一条从化纤、纺纱、织造、染整,到产业用纺织品、服装等环节延伸完善的产业链条。这条产业链犹如一条坚韧的丝线,将各个环节紧密相连,编织出一幅产业繁荣发展的画卷。
从规模上看,三明的高端纺织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崛起。其中纺纱规模已超过 300 万纱锭,位居全省第二,这一数字见证了三明在纺纱领域的雄厚实力。而水溶性纱系列产品更是表现出色,占据国内市场 60% 的份额,产品远销国内外。这一系列成就的背后,是三明多年来在纺织产业发展道路上的不懈努力和持续投入。
2023 年底,三明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三明市特色产业链 “延链补链强链” 工作的通知》,这一举措为纺织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高端纺织产业链被列入全市 11 条特色产业链进行重点培育,由市领导担任总链长和一级链长,形成了高规格的领导体系。在这一领导体系下,目标任务明确,链长单位各司其职,统筹调度有力,协调解决问题高效。市工信局作为牵头单位,积极发挥作用,制定产业链图谱清单和发展规划,完善政策支持,出台一系列扶持措施。同时,成立高端纺织产业链工作专班、招商工作专班,抽调链长单位、有关县(市、区)的精干力量,并聘请行业专家担任招商专员。这些专班定期研究相关工作,形成了一种专班推进落实、各成员单位协同合作的良好工作格局,确保了决策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创新了服务内容,提高了整体工作效能,为高端纺织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企业层面,三明涌现出了一批优势企业,它们是三明纺织产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宝华林是一家从基础纤维到产业用纺织品深加工的全产业链生产企业,被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认定为 “中国聚乙烯醇产业用纺织品研发基地”。其水溶性纱系列产品不仅在国内占据重要市场份额,还远销 40 多个和地区。目前,宝华林正与福建省纤维检验中心就促进高强高模纤维的推广应用开展项目合作,展现出其在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方面的积极进取精神。
鑫森合纤同样是行业内的佼佼者。它是一家集锦纶 - 6 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级高新技术重点企业,落户于三明市尤溪县经济开发区城南园。自 2013 年 3 月成立以来,鑫森合纤发展迅猛。其鑫森科技系列项目计划投资 58 亿元,规划面积近 669 亩,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 20 亿元。2022 年,企业生产各类锦纶丝 12 万余吨,为经编、纬编、包纱、花式纱、织袜等下游产业提供高品质原料。其生产的高科技锦纶产品深受国内外高档内衣、服装、面料生产商青睐,畅销海内外。鑫森合纤的成功得益于其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企业从日本、美国、瑞士、德国、意大利等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和检测仪器,拥有电脑远程自动化控制生产车间和 2 条机器人包装生产线。同时,鑫森合纤先后荣获 “级高新技术企业”“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纺织行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福建省科技型企业”“福建省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 等十多项和省、市荣誉称号,拥有发明专利 4 项、实用新型专利 26 项。企业每年平均投入 4000 万元左右用于研发,并逐年递增研发费用,致力于走创新差异化道路。例如,企业研发的石墨烯锦纶机能纱、抗菌除臭锦纶纱、驱蚊锦纶纱等高端纱线,通过在原料中添加功能性母粒来改善锦纶 - 6 成品的性能,满足了客户的差异化需求。此外,鑫森合纤还积极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在再生锦纶生产线上,将各生产线上的废丝进行回收利用,经过破碎、除尘、熔融挤压等一系列自动化程序后,加工成高品质再生锦纶,实现了废丝循环利用。
六融工业和鑫森合纤同属福建铭璨集团,借着沪明合作的机遇,响应 “补链延链强链” 号召,铭璨集团通过其全资子公司上海优泰嘉盟制衣有限公司投资 35 亿元新建六融工业项目。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 35 万平方米,全部达产后可提供就业岗位 5000 个,年产成衣超过 1 亿件、产值 50 亿元,目前项目已部分投产。这一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完善了三明的纺织产业链,促进了产业的集聚发展。
项目建设是支撑三明纺织产业发展的重要 “引擎”。全市积极推进纺织企业重点项目建设,2024 年,全市 9 个在建重点项目计划完成投资 15.77 亿元。1 - 10 月,已完成投资 13.57 亿元,完成投资比例高达 86%。其中,福维公司年产 4000 吨高端新材料项目进展顺利,已完成环评、能评等招标工作,项目用地废弃建筑拆除也已完成。建宁县年产 40 万锭多功能差异化纱线混纺项目一期已投产,实现年产 10 万锭多功能差异化纱线混纺产能,目前二期 A2 厂房已开工建设。此外,久红特种纤维年产 5 万吨差别化 POY、FDY 配套项目和玉诺智能织造年产 10 亿米高端差别化面料织造及后整理(一期)项目已正式签约并完成土地招拍挂,总投资 23.9 亿元的年产 4000 吨高性能新材料项目也正式落地。这些项目的建设和落地,为三明纺织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推动产业朝着更高质量、更具规模的方向发展。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三明市工信局充分发挥牵头作用,通过多种方式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在数字化转型方面,今年共开展纺织企业数字化转型培训 2 场,参会企业近 90 家。通过这些培训,企业对数字化转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为实现产业智能化生产奠定了基础。例如鑫森合纤打造的 “5G + 后纺智慧车间”,通过数据分析、智慧预警、设备监控等功能,实现了生产状况数据化和智慧预警。企业可以通过管理平台实时掌握生产设备及零部件的健康状态,有效提高了产能和良品率,降低了维护成本,优化了库存管理,实现了从 “织造” 到 “智造” 的工业设备智慧化转型升级。
在市场拓展和供需对接方面,市工信局供需对接活动 3 场,参与企业 100 余家,达成采购意向 2.42 亿元。同时,积极推动三明纺织企业与上海、晋江等地企业在技术研发、市场开拓、品牌建设等方面开展更广泛的合作。例如,3 月下旬举办的推动纺织行业数字化改造及政策宣讲会,宣介相关案例和政策,31 家纺织企业参会;5 月底举办的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吸引了来自上海、北京、泉州等地的行业协会代表及从业者等 200 余人参加,促成 6 个招商项目成功签约、16 家企业现场供需对接,达成投资及采购意向 17.6 亿元;6 月底, 9 家纺织企业前往晋江考察对接澳盛碳纤复合材料有限公司、361 度(中国)有限公司等企业,进一步拓展了市场空间,促进了产业协同发展。7 月初,三明代表团赴越南、新加坡开展经贸洽谈和项目对接活动,加快推动中越(尤溪)跨境园区建设,促进与越南、新加坡的良性互动,为优化纺织产业链奠定了国际合作基础。
此外,三明还注重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当好 “店小二”。尤溪县在这方面表现突出,为促进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在项目用地、资金补助、人才引进等方面提供精准政策支持,做强化纤 — 织造 — 印染产业链主线。同时,为解决企业用工难、融资难、项目落地难等问题,尤溪县工信局牵头相关部门推进 “一季一题・我为企业解难题” 活动,通过 “政企直通车” 平台、线下走访、线上收集等方式,为企业解决供水、用工、融资、拓宽线上销售等问题,持续帮助企业纾困解难。这种 “精准化”“保姆式”“店小二式” 的服务,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增强了企业在三明投资发展的信心。
在创新发展方面,三明的纺织产业不断突破。省工信厅公布的 2024 年福建省纺织鞋服新产品名单中,三明市宝华林高性能土工建筑专用聚乙烯醇纤维、鑫森合纤抗菌锦纶 6 纤维 2 项产品入选。纺织鞋服新产品入选要求高、评选程序严格,需在技术、工艺、材料、设计等方面有重要改进创新,并达到行业国内领先及以上水平。宝华林和鑫森合纤的产品能够入选,充分彰显了三明在纺织产业创新领域的实力。
展望未来,三明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做大做强纤维制造环节,加快织造染整关键环节转型提升,以三元区为中轴,东尤溪、西永安两翼齐飞,依托龙头企业,推动产业链向服装用纺织品、特种纺织新材料、高端产业用纺织品等领域拓展延伸。力争到 2025 年产值超 330 亿元、到 2035 年产值超 450 亿元。这一宏伟目标为三明纺织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激励着全市上下在纺织产业发展道路上继续砥砺前行。
三明的高端纺织产业,在政策引领、企业奋进、项目支撑、服务保障和创新驱动的共同作用下,正朝着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的方向加速迈进。它不仅是三明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更是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成功典范,在未来的发展中将继续绽放光彩,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从每一根纱线的生产到每一件成衣的制作,从每一个项目的落地到每一次国际合作的开展,三明纺织产业的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无数人的智慧和汗水,编织着这座城市更加美好的明天。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三明将在全球纺织产业的舞台上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纺织产业基地之一。
联系人:李
手机:13658489879
电话:0598-8591900
邮箱:59896898@qq.com
地址: 三明市三元区碧桂园247幢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