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行业动态

探索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与个性化统一的三明模式?三明模式通俗含义

发布时间:2023-11-30 17:07

  如果用经济来定位,三明市无疑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排四线城市之后;但是,如果用文化来定位,三明市正在争创文化发达地区,向文化一线城市看齐。

  文化的发达并不只是拥有多少文化场馆,更在于人们在多大程度上能够用文化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作为全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发源地之一,文化孕育了三明这座山城的风骨。三明市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过程中,探寻出一条全民参与、联创共建的三明路径: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为根本,从人本化、本土化、社会化、效能化等方面下功夫,探索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与个性化有机统一的三明模式。该模式为全国山区城市提供了样本,是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的区域性实践,也为三明人民创造了一笔无可替代的精神财富。

  位于福建中西部的三明市是典型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山地占全市总面积的82%,全市273万人口中,50%以上分布在12个县市山谷盆地的农村,这些县市全是原中央苏区范围,其中5个为国家贫困县。近3年来,全市gdp总量均在1500亿元左右,财政收入90亿元上下,人均可支配收入1.5万多元,与发达城市差距巨大。因此,三明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要破解财力受限造成的公共文化设施落后问题,突破老区群众文化需求多元多样多变与公共文化服务供需不对称的矛盾,解决城乡文化资源不对等的难题等。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提出:“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统筹考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和多样化文化需求,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优质服务转变,实现标准化和个性化服务的有机统一。”为三明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提供了指向。

  三明模式的核心是公共文化服务人本化。三明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中,遵行人本主义理念,始终以人的需求为导向,将公民作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体,最大限度地实现全民共享、共建、共有,并推出一系列以人为本的举措。如推行“六联六创”服务方式,努力解决长期以来公共文化供给和服务主体单一、缺乏市场和社会的参与、忽视公共文化需求、文化资源配置不均衡等问题,通过联创共建,探索多样化的文化传播方式,促进城乡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互动,形成多层次、多类别、多样式的群众文化活动格局。此外,三明还推出了一系列基于百姓需求的活动举措,如社区共建文化活动中心、“三自三助”文化养老、公共文化大礼包、三明周末讲坛等。这些做法按照公众意愿,提供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鼓励公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拉近了政府与群众的距离,激发了民众的热情和积极性。

  三明模式的特色是公共文化服务本土化。多样化、个性化是公共文化需求的突出特点,单一的标准化不符合文化需求的特点和规律,公共文化服务理应与区域文化、本土文化相结合,突出区域和本土特色。三明市在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过程中,因地制宜,充分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和地域特色,依托闽学文化、红色文化、客家文化等独特的文化资源,探索具有三明特色的本土化、个性化经验。如打造文化祠堂、“分块式”总分馆、“沿河两岸公共文化服务带”“四室两栏一广场一队伍”为标准的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乡土味服务队伍、“一月一县一轮展”、圩日文化集中服务、“一县一品”“一县一歌”等。

  三明模式的重点是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三明在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工作中,倡导全民参与、全民共建、全民共享,提出创建口号:“你出力,我出力,三明公共文化服务齐努力。”针对革命老区特点,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资金扶持;整合利用公共设施资源,集约利用成员单位公共文化阵地,采取“三结合”方式共建文化场所;利用三明76.8%的森林覆盖率,制定实施“一城二圈三纵”发展规划;根据县市基本沿河而建且建有公园的地理布局,推进“沿河两岸公共文化服务带”建设;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共建基础设施,以定向补助、以奖代补等形式支持兴办公益性质的民间美术馆、读书社、书画社,如泰宁县采取公助民办形式,引入企业建设民间收藏博物馆明清园,尤溪县采取政府出资建设、企业捐赠藏品参与经营管理方式,建成朱子文化苑明清古匾中华第一馆;依靠群众参与热情,20年来坚持开展群众广场文化活动,举办百姓大舞台活动,依托国有文艺院团,连续7年组织流动舞台车下乡巡演。

  三明模式的关键是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化。三明市高度注重公共文化投入效能,制定了《三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各级财政加大投入力度,将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公益性文化活动全部列入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2013年―2015年,通过向上争取、地方财政配套等方式落实文化建设投入7.22亿元,设立了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等。同时,坚持“建、管、用”并举,扩大公共文化设施覆盖面,提高公共文化设施使用率,以网络化、体系化、品牌化、社会化、数字化、制度化服务,健全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机制,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第三方评价机制、督察问责机制,有效促进公共服务由“投入型”向“效益型”转变,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三明模式的实践打造出不少公共文化服务品牌,这些品牌在三明开展得红红火火。深受喜爱的公共文化服务配送体系“半台戏”,正是三明模式集人本化、本土化、社会化、效能化为一体的创新做法。乡土味十足的“半台戏”,基于三明老、少、边、穷的地域特点,通过“三级配送、四级联动”的配送体系,拉动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常态化、制度化,从而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保基本、全覆盖、均等化;把群众当顾客按需供给,开展点单式服务,推行对象化服务,实施满意度测评,以人为本的服务方式解决了供需矛盾;建立社会化服务资源库,实现资源渠道、配送内容、参与主体多元化,配送机构在供与需之间承担中介作用;“半台戏”另一个作用是实现了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通过基层创作另“半台戏”,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变“单向”服务为“互动”服务,最大程度地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