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行业动态

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 央媒看三明:福建三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新观察2024-03-13福建三明林业

发布时间:2024-03-13 04:02

  与此同时,一些基层干部和群众也反映,在深化林改过程中,三明市目前还面临森林保护与经营矛盾难兼顾、林业融资难度依然较大、林业产业扶持力度偏弱、林业生态补偿标准偏低等实际困难,亟待统筹解决。

  “最近几年,靠着卖笋、毛竹,我在竹山上的年收入稳定在30万元以上。”望着眼前这片竹山,杨国松感慨万分:林改前,山林产权归属不清,乱砍滥伐现象严重;林改后,“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家家户户把山当田耕、树当菜种,对山林资源也更加爱护。

  像杨国松这样通过竹产业增收的林农不在少数。“2022年,永安市竹业产值97.8亿元,农民人均竹山收入7300元。”永安市林业局竹业开发办主任曹碧凤说,永安市竹林资源丰富,竹林面积102万亩,农民人均竹林面积6.7亩。近年来该市加快实施“以竹代木”计划,缓解当地木材供需矛盾,竹产业正成为林农的绿色富民产业。

  丰富的竹木资源为林业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走进三明市竹里家居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一派繁忙景象。在经过干燥、碳化、上胶、压制、裁边、抛光等多道工序后,一根根竹条被制成一块块竹板材,竹板材又被加工成竹桌椅、竹屏风、竹柜架等。

  “我们推出了一款竹制手机支架产品,目前出货量已将近一百万个。”竹里家居公司负责人吴黄贵告诉记者,依托当地竹木资源,公司开发了数十款家具、工艺品和日用品等,部分产品销往欧美国家。随着竹制品逐渐被市场接受,该公司规模也持续扩大,去年产值已超过2000万元。

  这是三明市持续深化林改力促“百姓富、生态美”的缩影。三明市林业局局长陈平说,林改赋予农民更多生产资料和致富渠道,通过发展林竹产业、林下经济和森林旅游等,广大林农增收之路越走越宽。“2022年,三明市森林覆盖率78.88%,林业总产值达1262亿元,全市农民人均涉林纯收入达6705元,占可支配收入的近1/3。”

  依法依规明晰产权,解决“山要怎么分”问题。陈平说,面对改革初期遇到的“山要怎么分”“山要由谁分”等问题,三明市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明确农民是改革的主体,明晰集体林业产权,建立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体、多种形式并存的集体林经营机制,做到均山、均权、均利。

  创新林业投融资机制,破解“钱从哪里来”问题。截至2022年12月底,三明市累计发放林业各类贷款204.08亿元,其中“福林贷”16.18亿元,受益农户1.46万户……

  三明市林业局副局长潘子凡说,针对部分林农林企经营林业、发展产业缺乏资金等问题,金融与林业部门因林施策,推出一系列金融产品,努力让绿树变活钱、资源变资产。

  “独户怎么办”问题。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戴永务说,针对林改分山到户后出现的林权结构小型化、林地状态分散化、林业经营兼业化等新情况、新问题,三明市在沙县、永安等地,探索通过鼓励林权适度流转、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引导多形式合作经营等方式,有力促进林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破解“两山怎么转化”问题。2021年5月,三明市将乐县高唐镇常口村3197亩生态公益林被折算成碳减排量12723吨,卖了14万元,成为全国首批签发的林业碳票。

  “好空气也能卖出好价钱。”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洪燕真说,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三明不少地方通过碳票、林票等创新形式,激活林业资源,让群众得实惠。

  记者采访发现,因国家目前对生态公益林实行禁限伐,对天然林停止商业性采伐,加上地方政府划定的水源涵养林、保护区等,导致大量森林资源无法利用。同时,由于林木采伐政策稳定性和延续性不够,致使广大林农和社会资本对投资林业顾虑较多,不敢投入、不愿投入,影响林业经营和发展。

  戴永务等专家建议,不断创新和完善森林分类经营制度,在管严管好公益林、天然林,维护国土生态安全的基础上,逐步放宽、放活人工商品林采伐年龄、面积、方式等限制,进一步落实、保障好林农对林木的处置权和收益权,让树越砍越多、越砍越好,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

  永安市林业局局长梅金贵等基层干部说,近年来金融创新为三明林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但当前林权抵押贷款仍存在周期短、利率高等问题,建议金融部门开发更多适应林业生产特点的周期长、利率低、手续简便的金融产品;财政部门建立林业贷款贴息和担保风险补偿制度,加强对林业发展的金融支持。

  一些基层干部反映,与农业相比,财政部门对林业的扶持力度偏小,建议加大对林竹加工、花卉苗木、森林康养和林下经济等产业的扶持力度,实现林兴民富。

  沙县部分林农反映,与经营杉木商品林每年每亩150元左右的收益相比,当地目前对生态公益林的补偿金仅为每年每亩23元,建议提高补偿标准、实行分类补偿,并建立稳步增长机制,维护林农合法权益。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