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曾被同志描绘为“风卷红旗如画”,是中央苏区的核心区;这里,习同志从1996年到2023年先后12次深入调研,16次作出重要指示。
日前,跟随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与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来到三明市,记者亲身感受到:这里从福建老工业基地起家,通过实施因地制宜和差异化发展策略,一步一步绘就丰富多彩的现代化产业版图,打造出独有的专精特新工业“名片”。
三明市虽不产油气,但有着丰富、优质的萤石矿资源。要如何实现资源的高效本地化利用?三明市选择延长以萤石为头的氟化工产业链,推动本地产业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的含氟精细化学品等下游产业转移。
三明市清流经济开发区党委副书记、副主任曾钦水表示,氟产业链的延长极大地改变了当地对资源的利用方式。以清流县氟新材料产业园为例,园区通过引入氟产业规模企业,形成了从萤石到氢氟酸,再到环保型氟碳化学品、氟聚合物、含氟医药中间体、含氟新能源精细化学品、高纯无机氟盐等多条氟新材料产业分支。
“现在公司生产的无水氢氟酸已经不再外销,而是作为氟苯、六氟磷酸钠等产品的原料,”谈及氟化工产业的转型升级,福建中欣氟材高宝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黄茂清感触颇深,“中欣高宝曾经以采矿、生产氢氟酸起家,我们意识到,初级化学品的市场价格受原料影响极大,但产业链延长后,企业可从氢氟酸向下游继续做附加值更高的产品,原料的价格波动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就更小了。”
除了延长已有的氟化工产业链,三明市还通过招商引资,将氟化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吸引到本地,形成集群效应。 “我们公司并不生产氟化工基础原料,而是从福建三农新材料有限公司、东莹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那里采购六氟丙烯等化工品,在此基础上向下游发展含氟化学品,”在三明市海斯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的展厅中,海斯福助理总经理林钦文指着一幅树状图介绍道,“我们来到三明市主要是看中这里营商环境好,当地政府积极助力项目落地建设。未来我们将长期专注并深耕于含氟精细化学品领域,瞄准高端市场,参与差异化竞争,通过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根据市场需求不断革新技术、开发产品,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
如今,三明市拥有三元黄砂新材料循环经济产业园、明溪氟新材料产业园、清流氟新材料产业园、吉口循环经济产业园这4个氟新材料专业园区,培育出海斯福、三农新材料、东莹化工等3家年产值超10亿元的区域龙头企业。市内氟新材料产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打造出福建省最具特色的氟新材料产业聚集区。未来,该市还将有更多的氟化工产业分支,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不断发展,最终长成一棵枝繁叶茂的“产业树”。
“2020年以前,我们对有机硅产业还一无所知。如今,我们已经在预备发展百亿级有机硅产业了。”宁化华侨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刘长安介绍,宁化县充分抓住沪明合作、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等机遇,施行“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的发展模式,为当地打造以新材料、新能源、新制造为主的“三新”产业集群。有机硅产业便是宁化县选定的其中一张特色新工业“名片”。
“宁化县地处闽江上游,省内对我们的环保要求很高,因此我们一开始的定位就是发展有机硅中下游产业。”当被问及选择的初衷时,刘长安表示,硅单质的提取与初步加工能耗高、污染较大,但中下游有机硅深加工产品价值高,且几乎没有污水排放,更适合宁化县制造业以专精特新、绿色低碳为主的差异化发展路线。
“我们跟随珠三角制造业对外扩张的步伐来到宁化县,刚来的时候这里只有两家硅胶企业,现在已经有纳新、固泰、纳福、天翊、三浦、智为等十余家企业,有机硅中下游产业链基本成型。”福建固泰有机硅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林表示,公司未来将依托上下游产业链,以小产量、高价值的特种混炼胶为主要发展方向,争取在细分领域上做到国内领先。
目前,依托宁化县城南化工工业集中区、智能制造产业园等平台,宁化县规划有机硅综合材料产能78万吨/年,现有项目(含在建项目)设计产能已达20万吨/年,现有产量已达5万吨/年。14个有机硅产业链项目全面投产后,每年预计可实现产值50亿元、税收2亿元以上。三明市还委托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编制了《三明市硅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除宁化县引入的14个有机硅新材料产业项目外,该市还形成了“石英矿—机制砂、石英石—白炭黑、硅酸钠”等硅产业链,特别是在白炭黑细分领域,2022年规上企业实现产值237.4亿元,同比增长26%,产能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在品种质量、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2022年4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印发《福建省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确定三明市作为全省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主要布局抗肿瘤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
“三明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源自一棵红豆杉。”福建南方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骆剑萍介绍,从红豆杉中提取出的紫杉醇是一种天然的抗癌物质,最早用于治疗乳腺癌,之后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上世纪90年代末,明溪县对红豆杉展开育苗研究攻关,成功攻克了红豆杉的人工种植难题,并培育出高紫杉醇品种“南方一号”。同时,南方制药通过不断研发投入,开发了半合成紫杉醇的生产工艺,利用红豆杉中类紫杉醇物质,通过化学方法转化为紫杉醇,不仅实现了紫杉醇制剂的低成本化,还将工艺周期从120天优化至20天,实现了技术的大变革。
依托红豆杉等抗肿瘤医药中间体产业的不断升级,生物医药产业已成为明溪县三大特色主导产业之一。目前,明溪已形成以南方制药为龙头,为支撑、服务型企业为平台的产业发展格局,县内建有全国最大的紫杉烷类化合物生产基地,七氟烷系列中间体是全球知名药企的核心供应商,占全球市场份额35%以上。
此外,借助沪明合作机遇,南方制药还与上海熙华药业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了福建省首个绿色原料药和高端医药制剂定制研发生产(CDMO)项目——熙华医药产业园。目前一期项目正处于封顶阶段,全面达产后,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有望达到年产量100吨、年产值20亿元以上。
为助推民营经济发展,三明市不仅通过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方式,鼓励乡贤回归兴办实业、反哺家乡,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组合拳”,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活力。福建纳新硅业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乡贤回归的代表之一。该公司董事长孙强表示,宁化县为推动硅胶产业迅速发展,不仅通过提供过渡期厂房、减免厂房租金等方式推动企业落户,还建立了“每周协调”“半月通报”等制度,帮助企业解决难点、堵点问题,助力企业快速实现前期突破、落地动工、竣工投产。
“光引来产业是不够的。要留住产业在本地发展,还要解决‘人才贫血’问题。”曾钦水介绍说,为解决本地制造业人才缺乏问题,三明市以产教融合为抓手,对内结合企业发展需求,落实“订单式”“学徒制”培养方案,实行学生进校即进厂,探索“厂中校”“校中厂”的办学模式;对外则与厦门大学等省内外高校联合开展“二元”制和“3+2”办学,大力提高人才学历层次。
在孵化本地人才“金鸡蛋”的同时,三明市也在努力将高端智力的“活水”引入本地。自2009年设立首个院士工作站以来,三明市通过“院士专家三明行”,建立了明溪县氟化工院士工作站等近30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引进和培育了国家级、省级高层次人才200多人。此外,明溪县等地也借助沪明合作,探索出了“人才飞地”的创新发展模式,即企业的科研团队与技术研发部门在上海,而科技成果在本地落户转化。如今,明溪县“上海人才飞地”已集聚在沪生物医药人才200余名,吸纳沪明两地企业32家,合作建设阿帕他胺等原料药、制剂项目6个,推动福建博悦高技术壁垒药物生产项目、上市许可持有人及药品经营平台建设项目落地明溪,为推动当地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注入了全新动能。
未来,三明市还将依托沪明合作等机遇,继续推动科技创新,同时加快推进县域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深化企业“亩均论英雄”改革,加快完成钢铁与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氟新材料、石墨和石墨烯、高端纺织、硅新材料等工业领域特色产业链专项规划编制和“一链一策”政策制定,为这座老苏区工业城市引来更多高新产业,打造专精特新的工业“名片”。
4月28日,在以“绿色设计国际标准促进发展绿色生产力”为主题的2024中关村论坛·世界绿色设计论坛上,与会专家指出,绿色设计已成为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手段和重要引擎,对推动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至关...
在2024中关村论坛——全球科技创新高端智库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涛提出,在碳排放与碳吸收极不平衡的今天,新质生产力是实现碳中和重要支撑,我国亟需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实现工业流程端低碳零碳再造。
我国能源转型正不断加速。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6367万千瓦,占新增装机的92%。但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不稳定性、周期性也对新能源体系建设提出了挑战。
中化新网讯5月6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关于开展2024年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通知》(简称《通知》)发布,就深入宣传贯彻习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组织开展畅通生命通道宣传...
为深刻吸取典型事故教训,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急管理部组织制定了《化工企业生产过程异常工况安全处置准则(试行)》,并于近日印发。应急管理部要求,各地区应急管理部门和有关企业认真对照《处置准则》....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六铺炕北小街甲2号《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邮编:100120
联系人:李
手机:13658489879
电话:0598-8591900
邮箱:59896898@qq.com
地址: 三明市三元区碧桂园247幢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