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三明只是闽西北山区的一个小县城,“小小三元县,三家豆腐店;城内磨豆腐,城外听得见。”这首民谣反映的就是当时三元县的状况。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福建省委作出在三明建设福建省重工业基地的战略布署,从此一家家企业陆续从全国各地迁到三明,三明的工业建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其中,纺织业在三明工业发展史上,也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70年,原上海市国营第26棉纺织印染厂纺织车间迁到三明,创办三明纺织厂。经过一年的基建、安装和试产,该厂于1972年生产纯棉纱3625吨,从此结束了我市手工纺织的历史。随后,我市还新建了第二纺织厂、针织厂等,当时,纺织业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到1978年,先后完成投资13.6亿元,占全省工业投资总额的1/4。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吹到了三明。针对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缺乏竞争力和活力,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市委市政府改革工业经济体制,1984年,打破“大锅饭”,建立各种经济责任制,实行计件浮动工资等。这一时期,三明纺织业也在调整中快速发展,三明纺织厂实行招标承包,极大地调动了大家积极性,增加了企业效益。
1995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再振三明工业雄风”的重大决策,提出19条扶持工业生产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自我发展能力,三明纺织有限公司发展成为福建省工业300强,工业竞争力300强,纳税300强企业,有员工2060人。“金雀”牌纱线、“奔鹿”牌牛仔布被评为福建省名牌产品,“奔鹿”商标还被认定为福建省著名商标。
经历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前期的快速发展,到了九十年代后期,三明纺织业因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产品结构调整跟不上,造成一些企业产品滞销,甚至破产、倒闭。为帮助纺织行业在危机中“爬坡过坎”,我市加强公共平台建设,建设三明纺织检测中心,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性技术,在市区、永安、沙县、尤溪、大田等地,规划建立纺织、印染、后加工等纺织专业园;加强第三方物流建设,降低运营成本;同时,与国内、省内纺织科技部门,各级纺织协会、学会紧密联系,及时为企业提供产业研发方向和市场预警。“十一五”期间,三明纺织产业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尤溪县被评为“中国革基布名城”。永安成为福建省三大“中国新兴纺织产业基地市”之一。
此后,三明纺织业在供给侧改革中继续前行,着力开发新型纺织材料,突破生物质纤维的研发和产业化,实现产业用纺织品集约发展。加快新型产品产业化,重点发展新型纤维。规划建设永安、尤溪染整集控区,建设印染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提高染整业集中度。延伸下游服装鞋帽产业链,建设承接沿海纺织服装鞋帽产业转移项目聚集区,形成了以原料、棉纺织、印染为主,兼有针织、服装、产业用纺织品等门类较齐全的纺织工业格局。目前,三明纺织产业已被列入5大千亿产业集群之一加以打造,到2020年,力争实现产值1000亿元以上,成为全国重要的纺织产业基地。
联系人:李
手机:13658489879
电话:0598-8591900
邮箱:59896898@qq.com
地址: 三明市三元区碧桂园247幢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