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行业动态

60年!建厂时的三钢原来是这样的…2024-05-23三明三钢集团发展史

发布时间:2024-05-23 16:44

  一个甲子过去了,我们没有忘记,也无法忘记,在那特殊历史时期,作为中国钢铁“十八罗汉”之一的三钢曾经走过的艰难岁月,也没有忘记来自全国全省四面八方的建设者们,凭着他们那股冲天干劲和壮志豪情,战酷暑、斗严寒,披荆斩棘、移山填谷,谱写的一曲曲艰苦卓绝的灿烂篇章。

  本文选取了创业初期三钢人和三钢事的部分场景,这一刻,让我们用历史的瞬间来铭记建设者们为三钢做出的卓著贡献。

  50年代的福建,“手无寸钢”,工业基础非常薄弱。1957年7月,冶金部召开会议,同意在福建投资兴建一座年产20万吨矿石、10万吨生铁、6万吨钢锭和5万吨钢材的钢铁厂。经过全面深入的现场勘察和研究,1958年1月20日,三明列西最终被确定为福建钢铁厂(即现在的三钢)和福建化肥厂联合建厂的厂址。三明重工业基地建设由此拉开序幕。

  以上这些人只是当年参加三钢创建时千千万万建设者中的代表,还有许许多多的建设者不胜枚举,他们不仅是我省钢铁工业崛起的见证者,更是成就共和国钢铁工业发展的骄傲。为了支援福建,中央决定从西北和东北调来土建和安装两个公司,成为建设三钢的骨干。最亲爱的中国人民,不但担负着繁重的保卫祖国海防前线的任务,还派出一个团来参加三钢建设。此外,还有来自全省各地数千名外地民工,还有厦大中文系师生也来到三钢工地,实行半工半读,为建设三钢贡献力量。当年,三钢的管理技术干部和生产工人有的是本溪、上海、马鞍山、鞍山、重庆等支援我省的技术力量和老工人(在技术支持上,炼铁方面主要是本钢,炼钢方面主要是上钢,轧钢方面部分是鞍钢),有的是从各个战线转业来的干部。省内福厦两市和三明地区机器厂以及其他兄弟厂矿的职工们对三钢建设也给予了极大的支援。三明市区地处武夷山脉和戴云山脉之间的河谷盆地。三钢位于三明西北,沿着沙溪西岸,东西宽1公里,南北长约3公里。要建厂,第一仗就是移山、填沟,开挖大型土方。施工首先遇到的是需要攻克大量土方的难关。在那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面对梯田层叠、沟壑纵横的山坡,在几乎没有机械施工的条件下,建设者们就靠着最原始的镐头、簸箕、独轮车搬掉了一座座大山、填平了一条条沟壑。1958年6月15日,工业基地破土动工。

  沙溪河畔人山人海,锄起镐落,肩挑车运,川流不息,打夯号子此起彼落,工地上一片热烈沸腾的景象。

  1958年至1959年4月末,三钢工地的建设者们共完成土方量105万立方米。

  1959年1月2日24时,三钢第一炉6吨钢水淌淌流出,至此结束了福建省“手无寸钢”的历史,标志着我省钢铁工业进入一个新的里程碑。

  1959年10月6日,三钢一号高炉胜利出铁,质量达优。这标志着出铁、炼钢、轧钢一条龙的钢铁联合企业首期工程基本完成。

  翻开三钢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三钢人不畏艰难的信念、甘于奉献的情怀、开拓进取的品格,他们通过白手起家,在一穷二白的土地上,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创造出改天换日的篇章,书写了我省钢铁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奋斗历程。时代在变,精神永驻。正是一代又一代的三钢人依靠自身的聪明才智和众志成城的合力,才成就了今天三钢昂扬的姿态。

  历经60年的发展,三钢集团已形成年产钢1100万吨和以钢铁业为主、多元产业并举的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大型企业集团,旗下拥有三明本部、三安钢铁、罗源闽光、漳州闽光四个钢铁生产基地。

  2017年,三钢集团产钢1119.41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10.20亿元,实现利税108.38亿元,其中利润83.42亿元、税金24.96亿元,取得了建厂以来的最好经营业绩。在全国钢铁企业对标中,三钢资产总额排名第24位,产钢排名第17位,利润总额排名第4位,总资产贡献率排名第2位,吨钢利税排名第1位。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让我们向那些为共和国钢铁工业发展付出青春和汗水的前辈们致敬!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