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钢集团积极响应政策号召,持续拓展工业文化旅游外延,以公益性为基础,带动文旅产业的效益“公益 + 效益”双统一的“文旅业态”行动框架。通过保护历史文物、宣扬工业文化、打造文 旅线上平台等发展路径,建立集实训教育、历史展示、职工疗养、研学旅游、创意互动等“五位一体”融合发 展模式,将旅游、特产、住宿、餐饮、文创、康养等业务全部纳入线上平台,全力推动文旅产业数字化革新与 线上自媒体等运营业务,形成新型文旅融合发展业态。
近年来,及各省市发布的服务型制造发展指导意见、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提出“发展工业旅游”为服务型制造发展创新模式。2019年工信部等15部门印发的《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在“培育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中提出,鼓励文化旅游等服务企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园区、基地等,开发集生产展示、观光体验、教育科普等于一体的旅游产品,厚植工业文化,弘扬工匠精神。2021年福建省《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快发展工业旅游,加强工业旅游品牌宣传,展示制造业、生产服务业成就和先进工艺、 新模式新业态。
工业旅游是依托于工业企业而产生的一种旅游新概念和产品新形式,有利于制造业、服务业的互相渗透和互相促进,作为工业企业发展的衍生,其通常的表现形式为将工业遗产与生态发展相结合而成的可持续发展旅游模式,具有较强的科普教育及地域特性等旅游特征。在市场经济与创新发展的驱动下,工业旅游已逐渐迈入发展的黄金时期,但目前通常出现发展散、弱、差的特点。近年来国内工业旅游的相关研究主要围绕工业遗产开发、工业旅游的发展模式、工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等方面,存在研究范式模糊、研究领域相对狭窄等问题[1]。
工业文化旅游则是工业旅游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文旅融合将文化的旅游功能与旅游的文化属性相结合,构成了一种新型的工业旅游形式[2] ,并已成为工业企业带动旅游经济增长的发展新动能[3]。新业态是指基于不同产业间的组合、企业内部价值链和外部产业链环节的分化、融合、行业跨界整合以及应用互联网技术所形成的新型企业、商业乃至产业的形态。产业融合能催生新的产业形态,其本质上为产业创新,通过不同产业或不同行业间的相互交叉、渗透与融合[4],逐渐发展形成新业态的动态过程[5] 。在产业融合发展的大环境下,推动文旅融合 发展已成为我国“十四五”期间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方向[6] ,基于此,三钢集团积极响应政策号召,进一步探索工业旅游新业态——文旅业态,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
三钢集团于2018年荣获福建省工业企业中第一家“ AAA 级旅游景区”、首家钢铁工业观光工厂,并以此为契机,持续拓展工业文化旅游外延,探索形成集公益性和效益性于一体的文旅产业发展模式。
“公益 + 效益”双统一的“文旅业态”行动框架具体如下:保护历史文物,创建万寿岩学院;宣扬工业文化,建设“两馆”(1958 工业记忆馆、安全教育体验馆);发展新型文旅业态,探索“公益 + 效益”双统一模式,构建新型文旅融合发展业态(见图1)。
万寿岩曾是三钢石灰石生产与供应基地,后经考古学家发现了古人类活动遗迹,为福建省境内唯一的旧石器时代遗址。2000 年,在关于万寿岩遗址保护批示精神指导下,三钢集团立即停止了万寿岩石灰石的开采,积极配合省文化厅做好历史文物保护工作。近年来,三钢集团认真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续写万寿岩遗址保护新篇章,将原岩前矿职工生活福利区进行综合利用,创建三钢万寿岩学院,打造福建国资委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训教育基地,促进文旅融合,带动万寿岩片区产业发展。该项目已入选三明市 2022 年重大社会民生项目,树立了践行“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的典范。
“先有三钢,后有三明”。经历历史的大浪淘沙,作为福建省第一家钢铁企业、三明市唯一一家坚守主业并持续发展壮大的大型老国有工业企业,三钢集团将原苏式红砖旧厂房改造建设“两馆”—— 1958 工业记忆馆和安全教育体验馆,展现国企“大责任”的社会担当。“走进企业看城市,走进 三钢看工业”,工业记忆馆的展示内容,不仅是三钢的发展史,也是“以厂带市”的城市发展史,更是福建工业化发展的演进史,重现老工业基地的重大历史记忆。安全教育体验馆,不仅是三钢职工的安全教育基地,更是开展市民安全教育、职业安全教育、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的有效平台,该项目 列入三明市“十四五”应急体系建设专项规划重大项目,打造成三明市体验式安全教育培训基地。
做产业更要做生态,三钢集团以现有的工业旅游景区为载体,开展特色工业文化旅游,建立集实训教育、历史展示、职工疗养、研学旅游、创意互动等“五位一体”融合发展模式, 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相融”的钢铁小镇。并以此为基础,持续拓展文旅产业品牌价值,探索“公益 + 效益”双统一的文旅产业发展模式。此外,打造“闽光云生活”“闽逛逛”文旅线上平台,将旅游、特产、住宿、餐饮、文创、康养等业务全部纳入线上平台,全力推动文旅产业数字化革新与线上自媒体等运营业务,形成新型文旅融合发展业态。
石灰石是炼钢熔炉剂的重要原料。万寿岩山体蕴含丰富的优质石灰石资源。20世纪80年代,三钢花巨资购买了万寿岩开采权,此后十多年时间里,万寿岩为三钢生产提供了大量的优质石灰石原料,成为三钢石灰石生产、供应基地。1999年,考古学家在万寿岩进行考古研究时发现了古人类活动遗迹。2000年,就万寿岩遗址保护作出批示。随后,三钢集团立即贯彻关于万寿岩遗址保护批示精神,立即停止了万寿岩石灰石的开采,岩前矿职工生活福利区也随之长期闲置。
为了认真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围绕打造成福建国资委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训教育基地,培育文旅产业增长点的定位,同时为了做好三钢原石灰石生产厂的退出转型,助力乡村振兴,三钢决定利用闲置土地资源,建设三钢万寿岩学院。
三钢万寿岩学院建成以来,充分与万寿岩遗址博物馆联动,通过教、学、研一体,让广大学员近距离感受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实践,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理念。
三钢集团将70 年代的苏式红砖旧厂房改造建设“两馆”—— 1958 工业记忆馆和安全教育体验馆,在保留建筑物原外观结构的基础上改造为集工业旅游、工业历史展示一体的展览馆,以安全教育、体验、警示为一体的安全教育体验馆,和以工业主题元素为主的工业主题广场。
1958工业记忆馆。展示三明工业从零起步,发展壮大成为福建省工业基地的历程。馆内设置了钢铁冶炼仿真体验区,以仿真体验的形式展示铁矿石“百炼成钢”的全过程。
安全教育体验馆。设置居家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工业安全、4D 灾难体验中心五个体验区,利用VR、4D、红外探测等技术形式,通过实景模拟、交互式体验等模式,提高体验者的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理能力。
以现有的工业旅游景区为载体,开展三钢特色工业文化旅游,并以此为基础,发展新型文旅业态。
依托三钢万寿岩学院拓展康养、培训、文创、农特产品等业务,打造省级职工疗休养基地。以职工疗休养、研学培训基地为基础,大力发展岩前康养产业与温泉特色,联合闽光大酒店打造全市酒店行业标杆。建设1958 工业记忆馆和安全教育体验馆,实现集历史展示、创意互动、研学旅游为一体的多功能定位,提升旅游过程的互动体验性。开展三钢特色工业文化旅游,建立集实训教育、历史展示、职工疗养、研学旅游、创意互动等“五位一体”融合发展模式,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相融”的钢铁小镇,成为三明城市的新名片。
同步树立三钢文旅品牌。拓展闽光西点,保护开发利用好“三钢馒头”这块金字招牌,做大做强闽光西点品牌;建设城市体验厅,强化市场运营运作,进一步推广曦瓜茶叶、 闽光矿泉水、三钢里手工皂等文旅品牌产品,并与其他品牌展开深度战略合作,让三钢文旅国企匠心的对外形象深入人心。完成“三钢里”6 大类60个小类商品、“印象三钢”5 大类50个小类商品的商标注册。设计确定闽光文旅专用 LOGO,目前已广泛应用在闽光文旅的产品宣传以及纸盒、纸袋等视觉识别用品,全面树立了闽光文旅产业的品牌形象。
此外,设计开发“闽逛逛”APP、“闽光云生活”微信小程序,打造文旅线上销售平台,将酒店餐饮、住宿以及三钢工业旅游区的景点管理、门票、旅游开发等业务全部纳入线上平台,全力推动文旅产业数字化革新与线上自媒体等运营业务,形成新型文旅融合发展业态。
三钢集团在开展区域内钢铁行业整合和产业链生态重构的同时,持续拓展服务外延空间,发展文旅特色业态。通过树立三钢文旅品牌,探索实施贴近市场化的、高效灵活的运作模式,实现三钢文旅产业发展从无到有的突破、从小到大的飞跃。2018 年获得福建省工业企业中第一家“ AAA 级旅游景区”授牌,2019 年获评福建省首家钢铁工业观光工厂、福建省第一批绿色工厂,2020 年获评福建省首批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福建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2021 年获评三明市首届网红打卡地之一。三钢万寿岩学院授牌为宁化 长征学院现场教学基地、福建省冶金(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教育培训基地、福建省三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委员会校、三明市职工疗休养基地、三元区职工疗休养基地、三明学院闽光学院、厦钨学院三钢分院等。
新型文旅业态的发展,促进三钢品牌宣传,提升钢铁制造企业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通过“绿色钢城”的建设,展示钢厂与生态文明和谐发展理念,有利于钢铁主业项目环境、能耗和碳排放等各项指标的争取,为城市钢厂赢得生存发展空间。
三钢集团通过发展新型文旅业态,促进钢厂与城市共融发展,以三钢文旅产业为中心,助推“革命老区、精神文明城市、生态文明城市”三明市文旅产业联动发展。通过“三个联动”——三钢万寿岩学院与万寿岩遗址博物馆联动,三钢“两馆”(1958 工业记忆馆和安全教育体验馆)与三明市“两馆”(苏区革命纪念馆和三明市精神文明建设展览馆) 联动,三钢新型文旅业态与沙县小吃、美丽乡村“俞邦村、常口村”等三明名片联动,带动红色旅游、研学旅游、展演旅游、康养旅游、乡村旅游、文创产业、农特产品等全域发展,推动当地文旅产业一体化融合发展。
[2] 王欢,聂慧英,郭春阳 . 文旅融合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创新发展研究 [J]. 河北科技图苑, 2022, 35(02):3-9+52.
[3] 石燕,詹国辉 . 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指数建构、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 以江苏为例 [J]. 南京社会科学,2021 (7):165-172.
[4] 李青 . 基于产业融合理论的餐饮、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 以山西会馆为例 [J].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2, 30(01):51-55.
[5] 厉无畏,王慧敏 . 国际产业发展的三大趋势分析 [J].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2002(2):53-60.
[6] 祁晨,杨龙飞,邱晶晶 .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机理与建构路径研究—— 以铜陵市为例 [J]. 铜陵学院学报, 2022, 21(01):53-56.
联系人:李
手机:13658489879
电话:0598-8591900
邮箱:59896898@qq.com
地址: 三明市三元区碧桂园247幢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