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行业动态

三明日报官网【外媒视界】黄新忠:扎根山野映初心--三明日报A1版:要闻

发布时间:2024-03-25 14:27

  他,就是黄新忠。近日,在北京召开的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总结会议上,福建省4名科技特派员受到了通报表扬,黄新忠位列其中。

  10年来,黄新忠始终立足建宁果树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业提升,积极推动果树科技进农家、入企业、到基地,实现了科技与“三农”的“无缝对接”,探索出一条产业创新与农民增收共赢的科技特派之路……

  建宁县地处闽西北偏远山区,是革命老区县,也是全省23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长期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科技水平低下。该县是典型的农业县,莲子、梨子、杂交水稻制种是该县最大的支柱产业,素有“中国建莲之乡”“中国黄花梨之乡”之美誉。

  自黄新忠派驻建宁县以来,他就带领研发团队,针对制约该县果树产业发展的产量不高、品质欠佳、效益低下等问题,一方面深入调查,及时了解掌握产业发展技术需求,并组织专业力量进行攻关研发,一方面积极开展科技服务,加快成果转化、示范、推广。

  “时光如流,岁月如沙,我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来自农家、毕业于农科的底色,没有忘记服务三农的职业使命。”黄新忠动情地说,这么多年科技特派员的实践,他始终坚定一腔忠诚向党,坚持一叶知秋为民,在扎根山野破解产业难题中映照初心,在牵挂守望推动果业富农中勇担使命。

  建宁县绿源果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在2008年以前缺乏技术支持,连年亏损或保本经营。黄新忠介绍,2009年,他带着研发团队入驻建宁县绿源果业建立示范核心园,集成示范“翠玉”“晚翠”“锦绣”“红阳”等梨、黄桃、猕猴桃新品种,推广避雨栽培、棚架栽培、水肥一体化、人工辅助授粉等增产稳产、提质增效新技术,结合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2009年该公司扭亏为盈,果品产量970吨,实现利润80万元。

  “没有黄新忠团队的示范带动和新技术,就没有现在的绿源果业。”绿源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付兴安说,“2015年以来,公司水果产量和企业利润持续稳定在1500吨、160万元,翠冠梨、锦绣黄桃2个果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注册的‘建绿’牌商标荣获福建省著名商标,2017年还被指定为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食材供应企业。”

  天灾无情人有情。2010年3月5日至11日,刚刚承包建宁县农业局果树示范场的建宁县福胜果业有限公司,受冻害影响,200亩梨园、桃园,面临绝收。

  “灾情如火,我与团队成员立即启动了应急响应机制,奔赴科技抗冻救灾第一线。”黄新忠回忆,团队提出冻后促生代子花、增大果、提品质等技术措施,2010年实现水果总产175吨,收入56万元,扣除果园基础设施投入和上交10多万元承包管理费,实现病灾之年当年投入产出持平的良好局面。

  长期以来,黄新忠和研发团队以昼无为、夜难寐的责任感,朝受命、夕饮冰的事业心,瞄准产业技术难题,开展研发创新与技术服务,推动果农愿景变成实景。多年来,他们直面产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开展创新研发与推广服务,通过深入系统研究,找到梨树早期落叶、空芽和桃树僵芽现象的主要诱因,阐明长期困扰福建落叶果树产业持续发展的重大焦点、难点问题,并在综合防控技术上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过科技特派员的推广服务模式创新,快速将研发成果转化应用,使发生范围、发生程度得到有效遏制。

  “我和研发团队仅仅是成千上万科技特派员的普通一员。”黄新忠说,“自己发挥的作用得益于各级各部门领导的关心厚爱,更得益于广大果农信任拥戴和家人的理解支持。”

  黄新忠常说,科技特派员服务不在于固守,而在于开拓和奉献,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存百姓家。

  黄新忠这么说,更是这么做的,在山区小县建宁的沃土上,到处都有他和研发团队的身影。截至目前,黄新忠在建宁长期帮扶3家果树种植企业、2个专业合作社、26户种植大户,建立示范园3950亩,辐射带动周边果农865户,覆盖面积达1.5万亩。

  3.欢迎向我们投稿或提供新闻线索,投稿邮箱:联系电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