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的假山流水,精神的绿草修竹,炼钢车间门口的山水小景,位于福建省三明市城区的三钢集团厂区一角,也是这座钢企绿色发展的缩影。如今的三钢厂区已是3A级工业旅游景区,厂区空气优良率常年达99%以上,但三钢老员工仍能清晰地记着以前烟尘飞扬、气味刺鼻的情形。
“‘一年吃进一块砖’,市民曾这样抱怨市区的粉尘污染,矛头所指就是三钢。”三钢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部部长郭光章说,1995年前钢厂发展仍是“傻大黑粗”,污染问题一度成为三明“黑名片”。
三明市因三钢而兴,先有工业后有城。占地8平方公里的三钢与城市紧紧“抱”在一起,曾是这座城市的骄傲。但1979年三明市被国家列为“75个全国重点污染城市之一”;1995年三明市区降尘污染与鞍山、包头并列全国第一。
“那时我们真切认识到环保事关‘生死’,需放在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位置。”郭光章说。
据统计,2000年以来,仅三钢本部就投入近30亿元,新建环保设施或完成环保升级改造项目350余项。2015年,钢铁行业遭遇“极寒”,三钢严重亏损还是投入近5000万元用于改进工艺,减少污染物排放。
“把环保放在首位,当生产与环保发生矛盾时,生产必须为环保让步;当困难时,优先保障环保资金的投入。”三钢集团总经理何天仁说,三钢还制定十余项环保制度装订成册,让所有环保工作有制度可依、有规章可循。
今年10月,三钢安环部的巡检人员登高巡视时,看到厂区一个角落有一缕淡淡的烟尘升起。虽然这是一次失误导致的小错误,整个过程只有几分钟时间,但两名相关责任人分别被按规定扣罚了工资。遍布全厂生产作业场所,与政府环保部门联网的在线监测装置都是“监管人员”。
加大技改投入,严格落实环保管理制度,三钢人从实践中不断加深对“发展与环保必须协调推进,才能实现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的认识。
“如果算大账,我们还市民幸福感,赢得巨大发展空间。如果算小账,近年来行业环保整顿,我们的生产经营没有受到影响。”三钢集团董事长黎立璋说,环保“倒逼”三钢走出高质量发展和循环经济模式,还使集团自发电比例提升30%,设备运行效率提高4%,产生效益约8亿元。
通过持续投入和技术创新,目前三钢环保设备和工艺水平,大高炉、大转炉、大烧结机的工艺等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年来,三钢的钢产量从100万吨上升到1200多万吨,但总能耗基本持平、污染物排放大幅下降,实现了增产不增污、增产不增废、增产不增能耗的“绿色钢铁”目标。
黎立璋说,随着明年底超低排放目标的实现,三钢将争取升级为“4A”级国家级旅游景区,使厂区成为三明一张靓丽的“绿色名片”。(记者 秦宏 林超)
联系人:李
手机:13658489879
电话:0598-8591900
邮箱:59896898@qq.com
地址: 三明市三元区碧桂园247幢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