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三明市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签署协议,共同打造全国合作共建区域医疗中心的典型样板。9月6日,首批专家进驻三明市开展驻点帮扶工作。
“开启新征程、实现新目标,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我们将以开展‘牢记新嘱托、增创新优势、再上新台阶’活动为载体,不断凝聚发展共识,强化担当作为,推动习重要嘱托在三明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一以贯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突出‘两个维护’、旗帜鲜明讲政治,突出总揽全局、凝聚强大合力,突出大抓基层、打造坚强战斗堡垒,突出‘冲冲冲’、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突出严的主基调、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建设‘一区六城’,奋力谱写三明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三明市领导表示。
9月27日至29日,中国三明市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以《牢记重要嘱托 建设“一区六城”为奋力谱写三明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而努力奋斗》为主题,回顾过去五年工作,擘画未来五年蓝图。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过去五年,三明聚焦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勇蹚改革“深水区”,医改、林改、基础教育、媒体融合等多项改革工作取得新成效;加强统筹协调,城乡发展呈现新面貌;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三明生机盎然。
习在福建工作期间,曾11次深入三明调研指导。今年3月,习再次亲临福建及三明考察,对三明医改、林改、乡村振兴、沙县小吃产业发展等作出新的重要嘱托,为新发展阶段新三明建设赋予新使命、提出新要求、明确新任务。
牢记嘱托,努力奋斗。三明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三明今后五年的努力方向——奋力建设“一区六城”。“一区”,即“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六城”,即“魅力红色之城”“新兴工业之城”“绿色生态之城”“和谐文明之城”“改革创新之城”“包容开放之城”。
五年来,全市GDP持续增长,2020年突破2700亿元,五年增加近1000亿元,人均GDP突破10万元,地方级财政收入突破110亿元;全市“五个一批”新增项目数、开工数、投产数连续四年保持全省前列,产业项目占比提升至80.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27393元、12806元,分别提高到39259元、19533元。
今年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明确支持三明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三明老区苏区振兴发展提供了新的政策支持保障。这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三明的重大历史使命,是今后一个时期三明发展的总抓手。
未来五年,三明将发挥比较优势,激发内生动力,解放思想,担当作为,奋力走出一条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努力把三明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三明老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红色,是三明的基因。作为中央苏区的核心区、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红旗不倒的革命根据地、伟人革命的重要实践地,三明的红色文化内涵丰富,红色历史源远流长。
过去五年,红色故事走出三明走向全国,全域纳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范围,宁化等地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举办沪闽红色教育主题活动暨沪闽(三明)旅游合作对接会,文旅合作签约项目81个……一批红色文化重大标志性项目扎实推进,红色资源正加快转化为发展优势。
三明将发挥老区苏区红色资源优势,突出长征出发地地位,传承弘扬苏区精神,繁荣发展红色文化,发挥“风展红旗如画”品牌作用,争创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大力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推进革命文物连片保护利用,高标准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三明段)项目,打造宁化长征学院等红色教育基地,发展“红色+培训+旅游”业态,推动红色基因融入新时代新生活。
过去五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2%,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3%,高于全省0.2个百分点。全市钢材、粗钢、汽车、水泥等工业品产能进一步增强。着力推进主导产业补链强链,钢铁与装备制造及新材料两个主导产业2020年产值超过1400亿元。
如何推动三明发展再上新台阶?发挥老工业基地优势,加快传统产业绿色转型、科技转型,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发展,让老工业基地焕发新活力。
大抓产业。积极构建“433”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钢铁与装备制造、新材料、文旅康养、特色现代农业四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新型建材、高端纺织、现代种业三大优势产业,积极鼓励扶持数字信息、生物医药、建筑产业发展。
大抓项目。要坚持“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落实“五个一批”项目推进机制,深化“五比五晒”活动,优化考核评价机制,夯实高质量发展项目支撑。
大抓招商。山区发展根本要靠自身“骨头长肉”,没有项目都是空谈。深入实施“1+11+N”招商引资政策体系,推广运用招商地图工作法、产业链招商工作法等“七种招商工作法”,促进更多大项目好项目落地三明。
大抓创新。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完善拓展“6+1”科技创新平台功能,打造一批创新创业载体。推动跨区域科技协作和成果转化,主动融入福厦泉科技创新走廊,建立山海协作创新中心。
过去五年,全市森林覆盖率由2015年的76.8%上升到78.73%;三明市区、10个县(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实现“2个100%”,居全省第一;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主要河流优质水比例等6个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均为全省第一……
三明将坚持“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理念,探索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持续打响“中国绿都”品牌,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打造全省绿色经济重要增长极。
在构建绿色生态体系方面,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实施美丽河湖、森林质量、流域水环境提升工程,保持生态环境质量全省领先。深化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
在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方面,做强绿色低碳制造业,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培育壮大新能源等产业。做大绿色低碳服务业,全域全产业链推进文旅康养产业,大力发展水上旅游等水美经济,打造文旅康养胜地。
在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方面,扎实推进省级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产品,持续创新碳汇金融,以绿色金融创新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健全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交易机制,推动建立海峡(三明)林业产权交易中心等生态产品交易平台。
三明继续摘得全国文明城市的桂冠,沙县两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泰宁、永安、将乐入选新一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三明实现省级及以上文明城区(县城)全覆盖……
未来五年,三明将发挥全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发源地的优势,坚持以“二次创业”精神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上新水平,持续打响“满意在三明”品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让人民群众享有更优质的公共服务——坚持教育优先,继续实施“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打造市区优质教育高地,建设山区教育强市。全面推进健康三明建设,完善公共卫生、疾病防控、妇幼保健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能力。
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完善的社会保障——坚持就业优先;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水平;稳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加强低收入、特困群体帮扶救助,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宜居的城市环境——巩固“城市双修”成果,创建全国城市更新试点城市,打造韧性城市、畅通城市、智慧城市。推动文明创建常态长效,扎实开展中国“志愿之城”创建,深化市民文明积分制,加快构建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
三明医改成为全国样板,多次受到党中央、国务院肯定,“三医联动”、组建医保局等做法上升为国家顶层设计,被列为首个全国深化医改经验推广基地。林改保持全国领先,率先探索“林票”“碳票”等改革,被列为首个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突破,在全国率先推出“福林贷”等金融产品,绿色信贷余额近三年年均增长20%以上,被列为省级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
三明将传承改革创新基因,坚定不移高举改革旗帜,推动重大改革再出发,做到老改革有新创新、新改革有新突破,为全省全国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三明经验”。
全方位推动重大改革再出发。实施“重点改革攻坚战役”,发挥改革创新特别贡献奖导向作用,进一步巩固深化改革成果:推进医改再出发,坚持“三医联动”改革方向,实施医改“六大工程”,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建设好新时代健康保障体系;推进林改再出发,发挥全国林改重要策源地作用,以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建设为抓手,开展林改“八大创新”,继续在深化林改上走前头、作示范。
三明积极融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与厦门、漳州、泉州、龙岩统筹资源、优势互补,构建协同发展新格局。44家企业入驻三明中关村科技园,总投资58.23亿元;泉三高端装备产业园10个入驻项目全面启动建设;厦明火炬新材料产业园入驻企业订单不断……
未来五年,三明将继承发扬开放包容的优良传统,坚持“跳出三明发展三明”,全方位融入全国全省发展大局,进一步提升开放发展水平,在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更大作为。
抢抓机遇,深化区域协作。持续融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福州都市圈建设,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协同合作、公共资源联动共享。持续深化京闽(三明)科技合作,积极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深化沪闽(三明)文旅合作,加快两地文化、产业、经贸、人才等深度合作。发展公铁水空联运,打造东南区域综合交通枢纽。
积极对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对接“海丝”核心区建设,培育“互联网+外贸”新业态,推进外贸转型升级发展,开拓新兴市场。更好发挥侨资侨智侨力作用,实施“明商回归工程”,建设华侨创业创新基地,加强与国际友城交流合作,吸引更多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来明创业就业。(记者 方炜杭 徐文锦)
为确保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版本:IE浏览器9.0版本及以上; 谷歌浏览器 63版本及以上; 360浏览器9.1版本及以上,且IE内核9.0及以上。
联系人:李
手机:13658489879
电话:0598-8591900
邮箱:59896898@qq.com
地址: 三明市三元区碧桂园247幢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