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座城市建筑领域的更迭变换,最终都将沉淀为城市的记忆。那么,今天就让我们用光影追寻过去,打开尘封的记忆,去看看三明城市的昨天。难忘的年代,熟悉的场景,都记录着三明的曾经,也是许多老三明人半生的回忆,哪怕它们早已换了模样,如今看来不免令人感慨万千。
这是从形成中的北山新村拍摄的列东、列西 前景中部就是现在的龙岗夜市所在,西江滨路正在贯通当中
这是上世纪60年代初华东十大建筑之一,无论从建筑质量还是建筑形式均堪称一流
1958年三明工业基地开始建设,建设人员由祖国的四面八方集聚而来,没有城市依托的三明工业基地,给建设者们的衣食住行都带来很大的困扰。这样艰苦的生产生活条件下,1959年举行了迎新春体育运动大会。项目有30余项田径、7项球类、7级举重和2项拔河。十多个单位,1500余名职工参加了大会。1960年,在三明至徐碧的公路上进行举行了“迎春越野赛”,有2000多名职工参加比赛;省建一公司还组织了足球冠军赛。
看电影是那时工地上最常见的业余活动。1960年的春节,省文化局主办了社会主义教育新片展览周,国产彩色动画片、国产纪录片、苏联艺术片、国产故事片,各种影片连映7天;省工业厅也到工地上放映了两场电影,连映6天。
(《春节活动预告》,登载于1960年1月20日的《建筑兵报》,图片来源于三明市档案馆馆藏)
联欢会是当时最有节日氛围的活动了。高甲剧团的演出、新年舞会、别具特色的象棋表演赛、《来闽一年》图片展,还有炸碉堡、给先进者戴花,套瓶等游戏环节。
1981年,三明建成“满园春”“红杏”“江滨”三个综合商场和2个大型农贸市场,并增设270多个商业网点。大家买年货就方便多了。
那时候,过年三天百货公司、糖烟酒店歇业,连菜市场也只短暂地营业一小会儿。要想过个好年,那得提前十天半个月置办年货:吃的、用的、穿的、戴的、送人的……冰箱不够放,只好自己动手腌制起来。几乎家家户户的窗台上都晾晒着带鱼、腊肉,还有板鸭。
为了保障春节期间的供应,增设了春节食品临时供应点。每个摊位点都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下雨天也拦不住人们采买的热情。
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年货的需求已经不局限于吃、穿、用。烟火爆竹,也成为十分畅销的年货。
1983年,全省首座游览电缆车——三明市区麒麟山公园空中索道电缆车建成,并投入使用。这里变成了春节最热闹的地方了。
1983年12月1日起,全市取消棉布凭票供应。所有纺织品、针织品不受布票限制,停发1984年度布票,棉布实行统购统销的历史宣告结束。从此过年大家可以买喜欢的布料做新衣裳。
那些年,在三明过年,除了走亲访友拜年,不少单位还举办游园活动,拔河、套圈儿、放鞭炮、踩气球、抢凳子,简单的项目就能让大家玩得不亦乐乎。
1995年福利彩票首发,这年底,三明第一次举办大型的福利彩票活动。春节期间,当时的江滨公园人山人海。一张彩票2元钱,一盒彩票50张,许多人都整盒整盒地买。
┃最三明:青梅综合编辑(部分图片文字来源三明档案、邢保兴),转载请备注完整出处。
┃联系地址:三明市三元区双园新村50幢B座20楼2005(市图书馆、艺术馆楼上)
联系人:李
手机:13658489879
电话:0598-8591900
邮箱:59896898@qq.com
地址: 三明市三元区碧桂园247幢2005